让理想为成长插上翅膀
――――听《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报告有感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直设计着伟大的梦想;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直实践着伟大的梦想;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一直创造着伟大的梦想。”这是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的表述。是的,人生如梦,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也就注定了我们的一生是“教育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也就注定了我们要把教书育人当成一种职业、一项事业来看待、来体验、来充实。
回顾教师生涯,已接近五年,有没有种下这棵教育理想?当陈校长到我们学校讲座的时候,问及这个问题,我怔住了,从事教育事业,我的定位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一个个问题,如梦初醒般地质问自己的内心。什么是教育理想?怎么的老师才称得上是有教育理想的老师呢?两位老师的报告为我们诠释了这个真谛。
有教育理想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斗志的教师。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决定了我们的路能走多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锁定在这个目标上,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超越自我。杨丽佳老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立志当人民教师,不管是在求学生涯,还是教书生涯碰到什么困难,始终以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这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源于自身朴素的理想,这是永驻心中的信念,是在逆境中奋起的勇气,是悲伤时的良药。让我们再次重温那句实实在在的话语“我就是一名语文教师”。
其次,有教育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坚韧、刚强的教师。一个人面对困难不能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却步。记得小学语文教材《登山》一文中,当列宁再次来到那条小路,他毅然选择上山时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好友问及原因时,他这样回答“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正是这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使他有了后来的丰功伟绩。无独有偶,杨丽佳老师在得知自己患有脑瘤时,并没有被困难击倒,他的那本字帖,在我们读师范的时候是见过的,的确是“墨香四溢”。
有教育理想的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爱由心生”,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和孩子打交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天都在面对着变化着的学生,也面对差异性较大的问题。正是因为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极具创造性的。也许在我们教育下就有科学家,政治家......只有用我们的爱去挖掘他们的潜力,感化他们的内心,这样的也许才能变成现实。只有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也只有爱才能赢得教育,也才能赢得我们自己。杨丽佳老师的真情付出,换回的何止是荣誉和成就,还有学生对他深深地爱。遂昌中学的杨晓晟老师,正是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才能换回自己的所成。也只有把对教育的爱内化成自身的,才能做好教育。
有教育理想的老师还应该是个不断学习,务实创新的老师。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是教师个人成长的基础。“书、笔记本、笔”,这简单的表述了教师成长必经之路--读书、反思、写写。记得曾看到这样的一段话“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杨晓晟老师十年呆在实验室,“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为今后的一线教学积淀了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执着、坚持,机会将垂青于准备好的人的。
也许理想,也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最后将本人曾看到故事和大家共勉。英国有一个退休老师,他以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领航员的……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 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是的,只要我们始终怀揣着教育的理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理想会为我们的发展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