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感动教学

作者:星云 文章来源:苍畈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03-25 字体:

  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会产生感动。感动会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情欢迎老师的教学。故而,在语文新课改中,要充分发挥感动的作用,使教与学双方在感动中撞击出火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教师而言,感动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一个毫无激情、冷漠、麻木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必是枯燥乏味的必是糊里糊涂的“木头”教学。因而,要调整好教师的情绪,让课堂充满激情,还学生以生活中真实的感动 。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老师“教教材”的做法,教材是用来教会学生学语文,而不是教学生仅学会教材。教材是工具,而不是圣旨。因此,教师就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僦要对教材深入研究与开发,其目的就是为学生创设快乐的接受氛围,和谐的感情氛围。教师就要在文本中挖掘其感动因素。而文本中的感动因素往往来源于与学生老师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可触及的一个点。只要老师抓住了这一个“点”,感动就会不请自到。
  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作者家长里短的叙述饱含,着至深的父爱。这种父爱学生于日常生活中能接受到,但是又很难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这种深沉的父爱。故而在让学生接受这一点的时候,教师不妨多选几篇或举几个关于父爱的例子,这样文中那真切动人的父子挚爱深清,就会感动每一个人。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在听的时候,不会觉得文中语言寡淡,而是处处皆动情。二、教学中让激情释放,感动自己,更感动学生生活的体验、情感的阅历、师生之间、教材与师生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学中,师生沟通,首先是情感的沟通,教师真诚面对学生,学生真诚地对待老师,这种坦城相待,开诚布分的交流,是师生间课上课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如此,才能建设开放性的语文课程体系。学生领会老师因教材而释放的激情;体会到老师因学生而表露的真情;领悟到师生情感相通时的那种感动,那样的课堂就会生动。
  例如:教学新教材中《哦,香雪》一文,如果没有师生交流,学生就体会不到主人公求学的苦,企盼学到知识的那种渴望,他们和香雪那个年龄段的人情感上得不到沟通。教师不妨现身说法,谭前来一个“忆苦思甜”先人为主,让学生先感动一把,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动沟通,就顺理成章了,这样课堂自然会充满活力。
  总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学科,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素养,这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恰是一个感动的累积。在构建有序的感动教学中,学生会从教师的引领中感动,从阅读教材中感动,在和教师的沟通中感动。语文课感动了学生,素质也就升位了。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