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方樟云 文章来源:云峰中心学校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11-06 字体: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一年级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因此让一年级的学生在玩中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加深对数学的认识,提高数学的能力。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跳绳》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8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5个,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3个”然后引导学生讨论8由几和几组成,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做作业时我还利用动作的快慢进行教育,如:第一组,有6人已经做好了,还有2人没有做好,第一组共有几人?让学生讨论8由几和几组成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8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孩子某一门功课不喜欢时,我们先不要忙着去责怪孩子,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好老师,我们所要做的是引导她们对其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她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