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中小学舞蹈课设置之我见

作者:罗春 文章来源:石练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12-18 字体:

怎样解决舞蹈教育进入课堂的问题

 (一)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

要确立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不依附于其他艺术的思想。当前,社会文艺舞台上出现了有歌必有伴舞的现象,从本质上讲,这正是舞蹈艺术的悲哀。这种附庸于歌曲的伴舞,往往幼稚地以动作图解歌词,或采用与主题无关的动作设计,既无实际内容又无美的形式,只是制造气势宏大的场面,结果是败坏了舞蹈形象,以为舞蹈艺术就是这样一种依附艺术,加剧了人们对舞蹈审美的低层次化。同时,在教育系统内,一些学校在传统美育教育观念影响下,习惯于把舞蹈教育依附于音乐教育,淹没了舞蹈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自身特点。另一些学校在“舞蹈是一种形体律动”的观念支配下,视舞蹈为广播体操等一类的肢体动作组合形式,抽去了舞蹈自身内在的美的艺术本质。由于受上述两种观念影响或支配,一些学校把舞蹈教育作为次要课程,教学时间短,内容不实,甚至走形式,搞时尚,学习任务轻时上几课,学习任务重时就被其它课程代替或挤掉,成为美育教育的一个“装饰”,而学生最终学到的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舞蹈,只不过是形似舞蹈实无内涵的毫无“真功夫”的“花拳绣腿”而已。当然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特别是改变社会上对舞蹈的偏见更不是一件易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办到,但教育界及舞蹈艺术界应首先转变观念,从自身做起,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实现。
 
(二)要解决教材设施问题

教材即课本,所谓课本乃一课之本。中小学舞蹈课本必须在体现培养合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教育思想,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为目的上下功夫。必须做到舞蹈的美育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舞蹈的意识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舞中小学蹈的情趣教育与思维方式教育相结合,舞蹈的动律教育与身体体能教育相结合。要抽调教育舞蹈界的专家组成教材编写组,并让这些专家去认真仔细体验中小学生的生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广泛征求教育界文艺界人士的意见,编写出易于让中小学生所接受、风格高雅、适应中小学各年龄学段的学生的舞蹈教育教材。同时,学校还应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配置完善各种舞蹈器械,辅之以教学,推动舞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要解决师资力量问题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让舞蹈教育真正进入中小学课堂,普及舞蹈教育,师资问题是根本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合格舞蹈师资奇缺,艺术师范教学学科设置模式又不尽合理,设置舞蹈教育专业的艺术师范院校更是较少。因此,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下决心加以解决。可选择一部分舞蹈院校及重点师范大学增设舞蹈教育专业。在试点基础上再向一般师范院校延伸,设立舞蹈教育系科,由试点到逐级推行。同时还应充分利用艺术及师范院校的软硬件资源,对现任中小学教师中有一定舞蹈基础,但舞蹈专业知识还相对欠缺的教师进行在职进修深造。这样双管齐下,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中小学舞蹈师资奇缺的现状就会得到根本改变。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它担负的社会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操、道德感情和文化素养。我们将会发现:今后随着我国人民素质的提高,对艺术美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理解,舞蹈教育必将会进一步的受到重视,而普通学校舞蹈教育的未来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其意义也会更加深远。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