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浙音,难忘浙音
11月在两位进修学校教师胡根媛和雷云清及教研员罗苏红的带领下,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踏入了浙江音乐学院这所美丽而独特的校园。为期五天的浙音培训开始啦!
优雅美丽的浙音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丹琴老师说:“你今天来了浙音,就是浙音人了。”她介绍了浙音的师资、硬件、专业的设置等等,让我倍感机会难得,且学且珍惜。
现场观摩高健教授的交响乐团排练。一进排练厅,浩大的乐队,恢宏的交响乐扑面而来,《红色随想》,《金色狂舞》《salutd’amour》三首风格迥异的作品,让我徜徉在深情与喜庆的民族音乐中,又游离在轻盈与优雅西洋乐中。高老师一丝不苟,精准到位,耐心细致。
浙江艺术学校教授费小龙老师的讲座,最接近日常的合唱排练,从音准练习、声音训练、选曲、语言、服装、演唱者心理七个方面,结合他自己的排练实践,做了详细的介绍,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实战经验。
温州市艺术少年合唱团指挥陈巧姑,介绍了她带领的合唱团在全国乃至国际上获得了无数奖项。在成功的背后,付出的是不懈的艰辛和努力。《乡村孩子看大戏》一曲,六年磨一剑,在不断的练习改编练习,六年之后,终于在2017年香港的世界青少年合唱比赛中获得最高奖项冠军之冠,听完这首作品,被深深地震撼了。陈巧姑让孩子们在国际的舞台上,把中国的京剧元素,民族文化搬上世界的舞台,孩子们领着最大的奖杯,那欢呼与激动,深深的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浙江的合唱团走向了世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陈巧姑老师说一辈子只专注做一件事,那就是一一合唱。陈老师对合唱的热爱,以及辛勤付出与坚持,激励着我。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曹通一教授,时隔五年,再次相见,他的风采依旧,。72岁的曹老师给合唱团整整三个小时的排练,精力饱满,没有一丝疲累,曹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要求:今后多抓基本功的训练,只有基本功好了才有更强的音乐表现力。
浙江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阎宝林老师,也是同样时隔五年,精神还是如此饱满,他用非常简短的语言道出了排练一首作品的精髓。
短短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 一年当中,有很多个五天,但是,2018年11月19号到23号的这五天,肯定是我非同寻常的五天,五天中我接触了来自不同战线的五位大师,领略了各位大师的不同风采,严谨独到的高健老师,合唱实战经验丰富,青春向上的费小龙老师,执着专注的陈巧姑老师,最富青春活力、幽默、和蔼又最年长的曹通一老师,干练的阎宝林老师,每一位大师都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我们要学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同时,大师们对音乐的执着热爱,对教学的亲和幽默,是我们学之不尽的源泉。我相信,此次的培训,对每位教师,不仅专业的提升,也是一次人格魅力的效仿和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