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月幼儿园:你的百宝箱工具够用吗
2018年秋季运动会来临之际,我们班郑语墨小朋友很荣幸被选为小班年段运动员代表发言,在准备过程中家长也是非常积极配合的,但当她要在全园师幼面前试讲时却怯场了,哭着一句话都不肯讲了。从那天开始后的几天里,她经常会带着哭腔说“我不想做早操!”、“我不想当火车头!”、“我不想练习铁环”……甚至入厕前都要先哭几下才会去,班里老师尝试了很多种办法,并和家长沟通,可是她依然还会遇事先哭。当面对这个“哭”问题行为束手无策时,我想起了某位老师讲过“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每个人其实都要有个无形的工具箱,虽然幼儿问题行为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下子消失,但是我们可以帮助预防、调节逐渐改变幼儿的问题行为。”我意识到自己的工具是捉襟见肘的状态,于是我开始了尝试三种方式的学习,旨在丰富我的百宝箱工具。
一、手机软件课程的学习
手机是触手可及的学习工具,打开“幼师宝典”,在幼师讲堂中搜索关键词“幼儿哭”,随即跳出来的是曹宇老师的“幼儿的问题行为——帮助内心有伤的孩子”课程,利用课余时间我听完了课程,对“打人”和“哭”两个问题行为有了新的认识。
(一)哭的行为,有可能是幼儿的一种手段,有可能是幼儿身体不舒服,也有可能是心理有某方面的压力了。正确的制止方案应该是说“好了,不用哭了”、“你很好,不需要哭了、“请你用正常的声音和我说话,我喜欢你正常时说话的声音”、如果愿意和我说话的话,我可以帮助你”,而不应该用激将法说“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没哭”。当我用这种方法和郑语墨沟通时,她真得更加相信我了,并且逐渐恢复了往常的自信。另外在值周时我看到一名幼儿发脾气哭泣,我也用同样的方式安慰他,他哭得也没之前凶了。
(二)打人行为,我们可以帮助幼儿熟悉更多安全的意识,比如引导幼儿明白“我们是安全班级,不能做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的事情”,在有了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教会幼儿发起交往,比如语术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这样可以帮助幼儿通过恰当的交往代替攻击行为。当然,平常教师也要重点关注打人这一问题行为,并且让幼儿感觉到,只要他一想打人就会被老师发现,在幼儿心理造成一种威慑效果。同时,也可以在班级里多创设一些奖励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因资源不足导致的打人行为。比如我在班级里请幼儿监督喝水、请幼儿监督吃饭、请幼儿当收玩具,争抢现象明显减少。
二、论文期刊的学习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遂昌县教育网上浏览到王老师的论文《借力信息技术助推教育发展》,文章结构严谨,分析全面,能帮助读者搭建一个更完整的理论思考体系,于是我尝试去中国知网查找“幼儿问题行为”关键词,在搜索出的文章里, 不仅发现了自己想知道的如何识别问题行为,还发现了自己在幼儿行为观察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观察目标不明确、观察计划缺失、观察方法选择不当等,这种发现只有去学习了才会有,故步自封的教学不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幼儿的不负责任。人外有人,学无止境。
三、书本系统的学习
在读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单纯看论文结论还是不够的,在读到期刊《幼儿教师应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基本策略》时,读到其中几个例子,感觉非常典型,想去了解更多同样典型的例子,通过参考文献找到了王玲艳老师的《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一本书,这本书对于班级管理和处理幼儿问题行为有着很实用的指导价值,于是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比如在书中我更加深入得了解了如何识别和应对“咬人”这一问题行为,方法如下:
1.行为表述:这名儿童时常咬其他的儿童。
2.行为观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观察,比如这名儿童通常会在什么时候咬人?这名幼儿为什么咬人?哪些人会被他咬?他在咬人前后有什么行为表现等。
3.与家长合作:了解这名幼儿在家是否咬人?
4.行为分析:从非正式的观察中获得的一些线索可能会促使教师改善教室里的环境,以帮助那些年幼的、爱咬人的儿童。
5.目标设定:帮助这名两岁儿童找到替代咬人的方法,减少他的咬人行为。
6.方法介绍:尽可能地确保教室环境的有效性;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防止这名儿童出现咬人行为;强化适宜的社交行为等。
7.概念界定。
8.基准线:为了能够有效地评估你所使用的策略,教师要连续三天记录下这名儿童的所有咬人行为。
9.实施步骤: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某个比较方便的位置摆上一张纸,每次这名儿童咬人后,就在这张纸上做一个简单的标记。三天后,把儿童咬人的总次数记录在频率记录图上。
这是一个非常系统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见即所得。
虽然幼儿的问题行为还有很多种有待学习,但是我坚信,只要有不断学习的态度和决心,我的幼师百宝箱工具会越来越丰富,面对幼儿时我会更加自信得说“请相信老师,老师会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