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感研修】“越语文”,越有味 ——“越语文大课堂”观摩体会
11月7日——11月10日,鲍宗武带领工作室成员11人赴绍兴参加全国第二届“越语文大课堂”观摩研讨会。
绍兴是“名士之乡”,人文荟萃,2500多年的历史传承,夏丏尊、朱自清等一大批教育学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出越地名师清灵俊秀的教学风格。本场活动便是由绍兴名师执教绍兴名士名作为特色,探索语文课程地域文化开发之普世价值。
观摩会一共三天,分“儿童与戏剧”、“越语文的前世今生”、“儿童文学在课堂”和“践行新教材”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态势”五个主题教学板块进行。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个板块——“儿童与戏剧”的课堂教学观摩。这个主题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戏剧是我的语文教学生涯中从未涉足的教学体裁,我充满期待。
第一节课是童话剧《小猫钓鱼》,执教者何夏寿老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名师导师。一开课,他先给孩子们播放了《小红帽》、《葫芦娃》两个音乐动画来引出课题,接着竟唱起剧本中的一段唱词来,一曲唱罢,掌声雷动。这一亮嗓,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更是紧紧抓住了在场每一位听课老师的耳朵——戏剧,本来就是要唱出来的嘛!接着,何老师简介“童话剧”这种文学体裁,指出剧本讲故事的三招:对白、提示和唱词,利用连线的方式考验孩子们是否能够区别它们。在连线之前,他先提出了评价的要求:讲得对,三声鼓励“喵喵喵”;讲错了,小声提醒“汪汪汪”。你看是不是充满了童趣?这样的评价方式新颖独特,既为儿童所喜爱又为儿童所易于接受,课堂氛围轻松愉快,真是妙!妙!妙!
弄清楚了文学体裁,接下来就是演读剧本。抓住猫妈妈和小猫的第一次对白,首先同桌合作角色朗读,评价。然后何老师突然来了一句:“你们想做妈妈吗?”孩子们大声回答:“想!”接着师生角色扮演,孩子们当猫妈妈,何老师当好宝宝,如此几个回合下来,课堂剧本演读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何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通过齐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悟唱词的特点:押韵,有节奏,每行字数相同。然后请孩子们大胆唱一唱,唱得不好也没关系,在他的调动下,孩子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每一位唱将,何老师都给出了生动的评价。最后何老师播放视频配上音乐再次献唱了一遍,那曲调、那声音,极富感染力,令人一听难忘。
最后是编写唱词,请孩子们当小编剧,试着编写小猫遇到蝴蝶的唱词。要求:1.写四句,每句五个字;2.字端正,读读要上口。写完之后师生评议,评选“好猫奖”。
戏剧是全人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方法。何夏寿执教的儿童剧《小猫钓鱼》,童趣十足,孩子们在读唱说玩中了解并掌握了“戏剧”这种文本的特征,并在现场的课本剧表演中加深认识,通过编写唱词使学习主题得到了拓展,教学风格亲切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课后的圆桌会议上,汪潮教授谈了三个观点:1.课程。每位教师必须要增强课程意识,分学科分年段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2.课型。语文课要鼓励教师大胆探索不同课型的教学,不要千篇一律,要强调个性。牢记“读写不分家,写为重”的语文教学思想;3.课堂。课堂时间有限,如何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是每位教师要去攻克的,努力打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禁锢。
“越语文”开全国母语课程地域文化研究之先河,大力弘扬“鉴湖越台名士乡”的优秀语文传统,给每一位与会者带来醇厚绵长、回味无穷的课堂观感。这样高大上全国性学习活动,令我们嗅到小学语文教改新风,品尝到越地语文教学独特的风味,回去以后要不断的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丰盈自己的语文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