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课感研修】永葆童心 诗意语文

作者:雷丽梅 文章来源:梅溪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11-21 字体:

11月7日,有幸随同鲍宗武工作室前往绍兴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小学“越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会。这是一场语文的盛宴,是绍兴地域文化与“汉语文”的完美结合。在短短的两天里,十几位名师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堂又一堂的精彩,内容也非常丰富,有课本剧、文言文、习作、阅读。在众多的名师话语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做老师要永葆一颗童心,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读懂孩子。”是呀,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们不知道啥时丢掉了应有的童心,多了一份功利心,有时在无形中带给了孩子伤害。下面,我就两天的听课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  儿童与戏剧有时可以结合得很完美

何夏寿老师给我们呈现了童话剧《小猫钓鱼》,何老师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插曲引入,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再利用魔袋和咒语将孩子们带进了童话剧的世界。让孩子明白剧本讲故事只需要三招,第一招对白(你说一句,我说一句),第二招表演提示,第三招唱词。然后通过连线,进一步巩固剧本的三招。最后把重点放在了唱词上,何老师把绍兴当地的越剧融入了唱词中,再引导孩子抓住唱词押韵、有节奏的特点,自己创作唱词。在何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写出的唱词引来台下老师的阵阵掌声!当地域文化与课堂完美结合,就能碰撞出美丽的火花!盛新凤老师给我们呈现的是剧本《半截蜡烛》,她从训练学生记住内容中的重要信息入手,让学生了解了剧本创作的背景,再抓住剧本的精彩部分,让孩子通过三个箭头理清了剧本的脉络,然后利用导演说戏、演员演戏、编剧续写、观众评戏四个环节读懂剧本,读透剧本。在这节课中,盛老师紧紧围绕剧本学习的要点,让孩子进入剧本中的角色,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二、  永葆童心,才能读懂孩子。

习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害怕的,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张祖庆老师执教的《我有一个想法》告诉了我们要尊重儿童语言,在课堂上,张老师利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响亮地说。虽然刚开始孩子们有点拘束,但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最后写出来的作品还是很不错的。儿童诗作者雪野的《雪花朵朵》是一种淳朴又大气的课堂,一块黑板、一支笔足矣!雪野老师先让孩子们读“雪花朵朵”,一边读一边想想画面。“雪花朵朵”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有那么多的读法,能想象出那么多的画面,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了不起!课堂中,一个小男孩胆子特别小,雪野老师让他上台时,他的脚步是拿来挪的,他那战战兢兢的样子引来了台下老师不经意的笑,雪野老师马上制止,他告诉台下的老师:“我们是在保护一颗童心。”在雪野老师的呵护下,小男孩说话的声音明显大声了,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在与雪野老师的合作中,还完成了一首很棒的儿童诗《胆小的雪花》。正像雪野老师说的那样,在课堂中我们不能扯着孩子走,老师最多只能比孩子快半只脚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聆听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管建刚老师的讲座《敏感力训练》让我们感受很深,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写不好作文,那是因为他们只停留在观察的表面,而没有用心在写,而我们老师又往往没有读懂孩子的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老师已经丢失了童心,用我们认为的标准答案去评判孩子的写作,以至于让孩子过早地丢失了童心,这是教育的可悲之处。一幅简单的图、一篇富有童心的写话、一次否定,带给孩子的将会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学生的敏感力是要在我们不断地训练中提升的,管老师平时就会用变魔术、心理游戏、吃毛毛虫、吹气球、憋气、发脾气……来训练孩子的敏感力,教孩子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值得我们借鉴。只有永葆童心,才能真正读懂孩子!

三、“读”“行”结合,以生为本。

传统语文教学以讲为主,现代语文教学逐步向以学为主转型,如何导学成了新的教学困惑。在此次观摩中,部编版新教材教学的新理念在课堂中有了很好的体现。叶燕芬执教的《掌声》这篇课文是老教材,编入新教材有了不同的要求。叶老师让孩子们自学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问题,再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学习,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生所不会。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就是,叶老师让孩子找出段落中的相同文字,从相同的文字中读出不同的内容。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读书。樱桃老师的微作文课《小老鼠玩电脑》,给孩子创作了有趣的情景,再通过指导孩子玩句子拉面游戏让孩子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整堂课中,孩子们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习作,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习作的快乐!

这次外出学习,让我们嗅到了小学语文教改之风,品尝到了越地语文教学独特的风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永葆一颗童心,做一个能读懂孩子的老师!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