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语文教学的聪明的 “偷懒者”
那天上午,最后一节语文课(因为上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没事恰逢一直想配合学校创建书香校园搞个语文阅读引导动员会,趁机挪用……)我从后门走进教室 ,同学们坐得很整齐,也很安静,可是我忽然听到有人小声的嘀咕:“老师,我们开个故事会吧。”“我们讲讲故事吧。”见我笑眯眯的,没有反对的意思,大家的呼声高了起来。我见大家兴致很高,我想没有必要将语文阅读引导课上成枯燥乏味的说教课,同学们不爱听,上得放没劲,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好。我知道同学们手上大多有几本课外书,班级里也有不少关于品德类和古典类文学书等。我灵机一动,自己何不偷偷懒呢?
于是我说:“老师是准备好上课内容的,如果老师今天不讲这部分内容,被校长知道了可不行,不过,既然,大家有兴趣,那我们就开一个关于“竞争与合作”的故事会吧!你可以讲课外书里的,可以讲同学身上所发生的,甚至可以是课外书中的小故事,请大家先看一看,选一选,给大家15分钟的准备时间。
话刚讲完,班级顿时成了一个读书大会,同学们都看得很认真,仔细寻找有关信息。在交流中体会竞争与合作的意义。讲故事讲得头头是道,听的人津津有味,一节课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少,不但明白了道理,收拾资料的过程,学习倾听的过程,把握和争取机会的过程,都是一笔不可小视的财富呀。
常常记起这样一句话:“不愤不菲,不启不发”,老师应该在学生有所困惑,有所需求时出现,这时老师的讲授和言行才是价值和有意义的,我也窃喜本节课中自己的选择,我不是一个规劝者,而是一个聪明的“偷懒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于是我说:“老师是准备好上课内容的,如果老师今天不讲这部分内容,被校长知道了可不行,不过,既然,大家有兴趣,那我们就开一个关于“竞争与合作”的故事会吧!你可以讲课外书里的,可以讲同学身上所发生的,甚至可以是课外书中的小故事,请大家先看一看,选一选,给大家15分钟的准备时间。
话刚讲完,班级顿时成了一个读书大会,同学们都看得很认真,仔细寻找有关信息。在交流中体会竞争与合作的意义。讲故事讲得头头是道,听的人津津有味,一节课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少,不但明白了道理,收拾资料的过程,学习倾听的过程,把握和争取机会的过程,都是一笔不可小视的财富呀。
常常记起这样一句话:“不愤不菲,不启不发”,老师应该在学生有所困惑,有所需求时出现,这时老师的讲授和言行才是价值和有意义的,我也窃喜本节课中自己的选择,我不是一个规劝者,而是一个聪明的“偷懒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