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教育的一些方法
每个班都有让我们老师头疼的差生。期末复习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优生的培养,其实更多的还要更多的关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的差生们的学习情况。现在介绍几种主要的差生教育方法。
一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法是指教师从差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1、学业差生的因材施教
●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降低要求,补好基础。
●对教学速度及密度作适当调整:放慢速度,减小密度,降低难度。
●抓好非智力因素培养: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养成习惯。
●开辟第二课堂,进行个别指导:课外阅读、智力竞赛、专题讲座及文体活动等,开发智力,挖掘潜能。
2、品德差生的因材施教
●根据差生气质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培养其自制力,或多加鼓励,激发引导,或个别指导,侧面启发等。
●根据差生个性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发扬和依靠差生个性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差生个性中的消极因素,因势利导进行教育。
●选准突破口,促进正迁移,发现和捕捉差生身上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点,作为突破口,促进其正迁移。要有披沙拣金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毅力。
二、启发诱导法
启发诱导法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差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用脑,善于思索,勤于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学生学业不良往往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所致。
启发诱导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差生观,要从了解差生入手来研究教材教法,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二是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三是要教给学生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最佳教学境界。四是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循序渐进法
循序渐进法是遵循差生形成与转化的规律,按一定的发展顺序对差生进行教育的方法。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逐步加深程度,扩大范围,使其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前进。就以学业成绩差而言,教师不仅仅是补习近期内的功课,还要从差生的基础知识缺陷补起。有的教师精心编制程序习题组来辅助教学,是运用此法提高差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程序习题组一般含三类题:A组为基础题,B组为引申题,C组为发展题。
四、目标激励法
目标激励法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差生制订目标,确立走向,从而激励差生消除偏态的一种方法。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驱动力,一个恰当的目标可以激励人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创造性地对差生提出在学习上、品德上的明确统一的努力目标,通过这些目标的制订和实施,把大批流浪儿和少年犯培养教育成了有觉悟、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朝气蓬勃的有用人才。
教师在引导差生制订目标时,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优化的目标是“伸手弗得,跳之可获”,目标要明确、醒目,又鼓舞人心。
目标制订后,教师要定期督促、检查目标实施和完成情况。对实施、完成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成就感,使其上进心更强。对完成不够好的,帮助他适当调整目标,引导进行自我努力归因,及时了解进步和不足,进行自我教育。
五、强烈印象法
强烈印象法是指教师为差生创设一个崭新的教育情境,使差生通过首因效应而产生一种强烈印象,这种强烈印象往往能震撼差生的心灵,成为转化差生偏态的最佳教育契机。
运用强烈印象法时,首先要根据差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创设教育情境,使其真正留下难忘的印象。其次,在差生受到心灵的感撼后,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使这种感撼产生幅射使用。最后,需要不断创设情境,使之产生第二印象、第三印象……促进强烈印象的持续作用。
六、快乐教育法
快乐教育法就是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差生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思考。变“苦学”、“厌学”为“乐学”。所谓“乐学”,就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差生学习时全身轻松,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快乐教育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差生的年龄特征及个性表现,创造性地加以选择和应用。如把游戏引入课堂,把枯燥的概念编成歌谣等。
七、隐恶扬善法
隐恶扬善法是当教师发现差生做了坏事时适当替他隐瞒,而对于差生做了好事时则随时给予表扬,以激励差生力求上进的方法。
对于差生所干的错事,教师做些必要的和一定程度上的“掩护”或开脱,有利于引导差生自己下台阶,知错认错改错。表明了教师的一种体谅之情,信任之感,差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震撼,自觉地改正错误。
扬善就是沙里淘金。教师只有善于发现沙里的黄金,才能使之发出灿烂的光辉。差生的优点是前进的动力,自信的源泉,只有扬长才能避短,唯其发扬优点,才能克服缺点,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对于差生身上哪怕是百分之一的优点,都应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充分肯定,及时鼓励,使这些萌芽状态的闪光点燃烧起来,点燃起差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火种,鼓起要求进步的勇气。
八、期望关注法
期望关注法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差生寄予莫大的期望与关注,最终使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教育方法。“差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消极期望的最后结果”。
运用期望关注法:
●教师要了解期望作用的有关知识,如形成的因素、传递的途径和方法等。
●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学习观。坚信差生是能够教育好的,给差生为更多的偏爱、关心、鼓励。
●教师要准确而全面地评价学生。要降低成见效应、光环效应和逻辑推理定理的影响,深入了解学生,纠正不适当的评价。
九、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差生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激发自我教育动机,培养差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种方法。
教师的教育是促使差生转化的外部条件,能否转化,最终还得靠差生通过自我思想矛盾斗争才能成功。差生是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其内在积极因素是自尊、自信、自强。这些积极因素在差生身上是潜藏的、脆弱的,教师必须适时地激励,才能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因。
激励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有:
●激励差生懂得尊重自己,激发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要受教育者懂得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让每一位差生都抬起头来,尊重自己,开始写自己新的历史。
●激励差生体会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差生也有潜能,但需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和发掘,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激励差生感受集体的温暖,促进自强不息。一个蓬勃向上的集体,对差生来说,是一股强大的暖流,是一种无穷的促进力量。
十、三结合综合治理法
三结合综合治理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对差生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一种方法。
一是学校内部教育力量的三结合治理,即指教师、班主任和学校领导三结合。这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三方面的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了,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合力,差生转化才能可能。如果三方面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相互扯皮,内耗大,那么不但差生无法转化,而且其他学生也有可能变坏。
二是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三结合综合治理,这是难点与关键,是差生转化教育的桥头堡。
学校要把教育转化差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差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生活目的与学习态度。学习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求知的乐趣,生活的色彩,集体的温暖。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教师要主动地与家长、社会取得密切的联系,使家长为学生创造健康的家庭气氛,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适度。
十一、发展性教学法
发展性教学法是教师用发展的眼光,为差生制订学习目标,要求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根据差生实际水平,使其“跳一跳,够得着”地向前发展的一种方法。
发展性教学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差生观。“差生教育”实际上应叫做发展性教育中一个特例。所谓差生,就是那些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学生,教师根据差生的现有水平,找到适合其个性的教育阶段,差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
二是从差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使其获得成功,以成功的欢悦作为其进步的起点和力源。要求要适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独特的课程设计,有分层教学的计划等等。
十二、创新活动法
创新活动法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采用他们最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创新活动进行教育的方法。
学校工作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未成熟的青少年儿童,对他们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尤其是民办学校中的差生群体,更要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去寻求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使他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无全才”的观点,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激发闪光点,产生爱校园、爱教师、爱学习的热情,迈上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