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感研修:语文教学之路且行且努力
鲍宗武课感研修工作室 唐丽燕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春暖花开美好的日子里,课感研修工作室成员跟随导师赶赴金华参加“八婺之春” 浙派名师、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新课展示及研讨会。工作室的成员近距离接触了名师课堂,收获满满,意犹未尽,可谓是一场盛大的语文盛宴。感受颇多,在语文教学路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去修炼自己,反思自己。
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进行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要思考教学意义。听完王崧舟教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这课,称得上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课始,王老师引用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聊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夜阑风静欲归时,唯有一江明月比琉璃。”三句苏轼的诗导入,引导孩子发现月与“心境”有关,并逐句出示,采用读—解—读的方法层层深入,让孩子触摸“记游”意脉。而不是直接出示三句描写月的诗,读一遍,说说和什么有关?直白的引出月,就生硬的过渡下一个教学环节,为了教而教,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设计。以及读解四字词语这个教学环节,王老师让孩子们关注难理解的字意来突破教学难点,做到学生懂的不教,精准的抓住难点,让孩子学得无痕,学得有增量,真正做到教学行为为教学目标服务,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再则出示课文思路,朗读全词,按顺序排列词的起因、过程、转折、议论就简单明了。接着王老师采用创设情境、批注痕迹、配乐朗读等方法带领孩子领会苏轼与张怀民的知己之情。最后联系时代背景《乌台诗案》体悟作者心境回归文本语境引读全文,真真切切的感受闲人心境如月色空明,让孩子明白此“闲人”非彼“闲人”,从而引发孩子思考,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不仅仅是写月那么简单,更透射出他自己的那份“闲人”心境。不愧是大师,吃透教材,关注教材表层性理解,生成性理解以及评价性理解,层次深入的同时引发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意义作用所在。
王老师的课深浅游刃有余。他把文言文教学分成四步:一、通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二、悟读:知晓大意,明白事理;三、熟读:积累文言,积淀语感;四、练读:识字赏读,读写互动。唯有文本解读得深,才能处理好课的深浅关系。刚开始要做到先浅后深。不禁引发思考,自己的文言文课堂只是让学生停留在熟读背诵、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于文言文避而远之,不敢去尝试,仅仅为了做题而教,并没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希望自己在接下去的语文课堂中能按照王老师的文言文教学四步法由浅入深的落实到位,关注学情,关注教材,历练自己。
惊叹于王老师的课堂语言。圆润厚实的男中音娓娓道来,课堂语言循循善诱,一个问题抛出来,并没有急着去要答案,而是用诗意的语言引导追问,自然而然的在孩子口中流露。我想这就是王老师所追求的课堂: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
唯有努力才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