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恐龙的灭绝》教学片段和反思

作者:黄晓燕 文章来源:梭溪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06-16 字体:

【教学片段】
师:文中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你还知道哪些说法?课前,大家搜集了许多的资料,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说法(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刚才,大家都在组内交流了自己搜集的资料,气氛很活跃,非常好!下面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种说法:有一段时间,可能下过酸雨,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亡。
生2:我从网络上了解到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恐龙放出的屁造成的。恐龙种类众多、体形庞大,每天不断放屁,污染空气,最后使自己灭绝。
生3:恐龙灭绝的原因也可能是食用的植物有毒。庞大的恐龙吃入大量植物中的毒素,终于被毒死了。
生4: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上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是裸子植物被被子植物取代造成的。大家都知道,植食性恐龙是以裸子植物为主要食物的,由于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能被动物完全消化,所以生长的速度较慢。而被子植物的种子一般能够产生比裸子植物多几个数量级的种子。而且它的种子有外壳保护,很难被动物消化,所以可以随着动物的运动而散播到各地。这样,三十年或者六十年或者两百年,裸子植物被啃食一光,只有被子植物存在下来。植食性恐龙由于食物逐渐减少,恐龙蛋被偷食,而逐渐越来越少,肉食性恐龙也被殃及池鱼。
师:你们了解的知识可真多,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下面请大家像课文中一样,用上“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把你自己了解的以及刚才听到的介绍给自己听。
学生自由练说。
……
【教后反思】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课文列举了恐龙灭绝的五种富有代表性的假说,引起人们深思:“为什么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
科学小品文一方面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从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和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出发,我以“课内得法,课外受益”为指导思想,抓住文本解读和延伸拓展两大版块,通过环环相扣的流程,进行探究性学习,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内宝贵的时间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和开启门锁的方法。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文中介绍的五种说法,还要激发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用书本中的语言来介绍恐龙灭绝的种种说法,还要能够以课本为例子,自觉地运用文中的段式来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说法。从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各种说法都非常感兴趣,不管是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全班交流汇报,说者都很尽兴,听者也是津津有味,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课堂上必要的拓展是切实可行的,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但如果大部分时间用来拓展而忽视对文本的解读,脱离语文学科的本位,一味地强调纯技术性的东西,一味强调课外拓展延伸。匆匆读完文本,就开始上网搜寻与课文相类似的材料,然后围绕材料进行交流。这样的语文就变质了。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外拓展的资料,将它们糅合成一个整体呢?以上案例做了很好的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汇报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感受课外探究的乐趣,领略科学的浓浓魅力;指名汇报的过程中,从易到难,提出不同的要求,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文本解读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将各种说法整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篇新的《恐龙的灭绝》,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
总之 ,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