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世斌工作室:第四次集中培训反思
新学期第三周的周三3月21日,新学期的第一次工作室培训如期而至,本次培训以实践课为主,分为高段组和中段组两个小团队。大家分工明确,依靠团队的力量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案设计,配套练习、课件以及教具。上课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一个团队在上课。
作为新教师,又是小学校的新教师,我弥足珍惜这样的培训机会,本次我所在的高端组指定的课题是《变化的量》——是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起始课。各组员纷纷献计献策,明确分工:你俩做课件、你俩设计练习、我俩修改教案。一边讨论、一边大致确定了教学思路。注重把数学课堂建立在生活化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在教学情景一、情景二、情景三时,都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找出两种相关联的两种量之间的联系,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中健康成长。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表述相关联的两种量的关系时,尽量让学生能完整的表述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有的学生虽然只能说一句,有的学生表达还不清楚,但他们的勇气值得我去表扬,去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能行”。
第二天一早,老规矩:紧张而刺激的环节,提前一节课时间扔骰子确定上课老师。既锻炼了团队备课磨课的能力,也模拟了比赛的氛围,让我们从技能和心理上都得到了锻炼。课后柳老师对每位学员给予了肯定。同时通过课程整合,课程设计,教材流程等方面的分析指导,让我们对课的设计又有了新的认识。本节课看似简单,似乎不太用讲解,学生已经能解题了。经过点拨,也解开了我们一开始的疑问。进行二次修改,几乎“颠覆”原先的设计。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原来《看图找关系》一课六上已有基础,恰好可为本课做铺垫。在原先的认知基础上,设计了三个小练习,通过对比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新内容。再不断地制造矛盾,强化概念。最后也是在练习中深化出不变的量,为后续学习正比例反比例做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再是为了这节课而上这节课。
找准学生起点加开放性教学,改变传统灌输式地授课方法,课堂学习兴趣提高了,讨论氛围更积极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也可以这么轻松快乐。
很不幸又很幸运地,第三天抽中我代表本组上课,带了忐忑,再次经历了一种面试的感觉。感受到开放性课堂带来的优势,同时也带给教师巨大的挑战。课堂环节不再按部就班,学生时不时也带来意外的惊喜,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更丰富的教育智慧。这正是培训的目的之一,也是我急需提升的地方。
因为培训时间有限,这节课虽经历二次磨课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教师语言还是略显得过多,应尽可能的简洁规范;教师的提问应字斟句酌,尽量指向明确;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能及时的给与学生鼓励和肯定;评价语言丰富,亲切;课前可组织学生预习,以提高课堂效率。此外,还应该认真的研读教参,突破两个变化的量“怎么变”这一难点。我深知我要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提升,真正还给学生属于他们的课堂,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主的获取知识。
本次培训不仅带给我们教学技能上的提升,更让我惊叹到团队的力量。同时,柳老师和各组员还分享了平时授课和管理的经验,如何让学习延生到课外,如何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如何让学生爱上你,再爱上你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