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一)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3.围绕“这真是一个奇迹!”,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的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1、课前我们先来练练脑子,做一个找反义词的小游戏,准备好了吗?
大—小 高—矮 胖—瘦 里—外 进—出
这些太简单了,换点难的:上升—下降 柔软—坚硬 光明-黑暗
你们喜欢光明还是黑暗?生:光明
2.咱们同学反映非常灵敏,相信这节一定能上好,好上课。
二、激情导入
1.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喜欢光明,我们每天都用眼睛感受着光明,可就有这么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看不见湛蓝的天,看不见清澈的水,更看不见芬芳的花,他们眼前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对于他们,我们担心、忧虑,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否也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位盲女孩的心灵。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安静,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触摸春天(出示课题)
2、来齐读课题。 轻轻的触摸,轻轻地读,好,有感觉,再来一遍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特别要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1、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盲童安静及其准确地把手伸向月季花,神奇地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事,这一切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安静却做到了一个明眼人所作到的一切。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安静所创造的就是什么?——奇迹。(出示:这真是一个奇迹!)齐读。
2、同学们,让我们再用心的读读课文,找一找在这个春天的早晨,有哪些奇迹发生,并从中体会安静时一个怎样的女孩。(学生自读自悟)
3、交流,品读。
(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①、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理解“流畅、磕磕绊绊”)
②、你能把这个奇迹读出来吗?(朗读指导:这可不是一般的流畅,而是—,不是没有磕磕绊绊,而是—,读好这几个词。)
③安静她为什么能创造这个奇迹?
④你们能从中感受到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
(2)“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及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①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②她为什么能创造这个奇迹?
③把这个奇迹读出来。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① 自由读读这句话。谁来读一读这个奇迹。
② 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③ “竟然”可以换成其他的词吗?用“竟然”说一句话。(竟然——出乎意料的意思。)
④ 安静一个盲童,她为什么能够拢住蝴蝶呢?仅仅是花香的引领吗?“神奇的灵性”是指什么?
⑤ 是啊,太不可思议了,安静竟拢住了一只蝴蝶,她的手指悄然合拢,用触摸去感受蝴蝶五彩斑斓的翅膀,让我们也体验一下安静的感受,同学们静静的,在静静的,闭上眼睛,伸出手随着安静一起做动作、一起去触摸,一起去体验……(教师配乐朗读)
⑥ 睁开眼睛,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⑦ 是啊,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安静的手中扑腾着、挣扎着,让安静强烈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让我们把这种美好读出来,谁来?(生配乐朗读)
⑧ 这美好的一幕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遍。(集体配乐朗读)
⑨ 安静拢住了蝴蝶,她拢住的仅仅是一只蝴蝶吗?这是一个怎样的内心世界呢?(用书上的词是?,还可以用哪些词?)
(4)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① 指名朗读。这段话中哪个词一下印在你的脑海中?(张望)
② “张望”这词用在这里准确吗?安静是个盲童,她怎么会张望?
③ 她是用什么张望?读一读这句话所在的段落。(出示:海伦凯勒曾说:“人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视觉,那可能看的更真实,那就是用心看世界。”)你觉得安静望到了什么?
④ 安静为什么把蝴蝶放了?那可是给了她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的生灵啊!
四、内化、升华感悟
1、安静是个盲童!但她心灵的眼睛更亮!她的内心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个多彩世界。此时,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呢?
2、小练笔(可说可写)
安静,我想对你说:
3、交流反馈.
4、盲童安静在风景如画的春天,创造了这么多的奇迹,她是如此用心的感受这个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作为健康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通过眼睛这扇窗户,用心地感受这个世界呢?作者又从这些奇迹中感受到了什么真谛呢?这个问题就留到下一节课再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