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作者:尹志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06-02 字体:

数学符号在数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罗素也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面对一个普通的数学公式:S=πr2,任何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无论他来自地球的哪一方都知道它表示的意思。数学的符号化语言能够不分国家和种族到处通用。世界交流需要数学符号化语言。

   

  在一个简单的不等式:3+□<8中,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讲,“□”可以说表示许多个数(01234),对高年级学生来讲,可以说是表示无数个数(0≤□<5)再将“□”用字母替代,学生便可看出:用字母表示数,这一个小小的字母却能代表这么多的数。深刻体会到:符号以它浓缩的形式,可以表达大量信息。同时,运用符号化思想还能大大简化运算或推理过程,加快思维的速度,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

   

  符号化思想的实质有两条:一是要有尽量把实际问题用数学符号来表达的意识;二是要充分把握每个数学符号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实际意义。因此,不管是元素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结合符号等等,我都注意到以上两点。例如在讲解数字符号“5”时,一方面强调与一个人一只手的手指“同样多”的物体个数,都可以用符号“5”表示。同时还让小学生看着“5”说出它的内涵。如说出5个人,5支笔,5辆小汽车等。对小学课本中的数学公式、运算定律等,我除了尽量让学生用符号表示外,还要求他们完整地说出每个公式和运算定律的意义。

   

  把客观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抽象概括为数学符号和公式,对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是因为符号化有一个从具体——表象——抽象——符号化的过程。为此,必须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我时常对学生进行从复杂的情节、关系叙述中,浓缩、提炼数量关系的训练。这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相应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小学阶段,课本上现有的数字符号化语言不是很多,对小学生掌握多少符号化语言也不应有过高要求。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意识:重视符号化思想的渗透;重视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