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世斌工作室:第三次跟班培训有感
近日,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跟踪实践班进行了第三次集中培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培训更注重的是教师的实战训练。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课堂,于我们而言,课堂就是所谓的战场。与真正的战场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不是要打败“敌人”,而是要在吸引“敌人”注意力的同时借助多种手段向他们传授新思想、新理念。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经验的我们往往苦于疲劳作战。
就我自身来说,我一直在乡村小学教学,我已经习惯了“微班上课”的模式,我的注意力总是局限在很小的范围。让我一下子去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这种不适应会让我内心无比的慌张。此外,一节好的课堂教学必然离不开好的教学设计。一节数学课中,环节无非就是那导入、新授、巩固以及总结等四个部分,但就是这简单的背后往往就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复杂”。这之中包括教师的个人素质,包括长期积累的经验。比如说实验小学的刘世斌老师和戴建华老师,在听他们上课的时候,你会觉着很舒服,很自然,尤其是他们跟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给人的感觉就是:“天呐,他们班里的学生好聪明。”这几天培训,我也开始追问,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就是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是学得那么吃力?我们的第一直觉往往将之怪责于乡村孩子基础差,却忽略了孩子的基础差除了他自身的不努力之外,也可能是我们缺少经验的缘故。
名师之所以为名师,不仅仅因为他们授课时的临场应变能力很灵活,还因为他们的知识系统很完善。他们在上课之初就很清楚地知道学生的易错点在哪里。身为新教师的我们却是只能等学生做过试题之后,才会慢慢地反应过来,这就是差距,也是我们今后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借用上一次参加“千课万人”时那句让俞老师印象深刻的话——如果你能让他忘记吵闹,算你厉害!或许,我们每次在上课之前都应该扪心自问:这节课我是否能够让我的学生忘记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