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作”修恐龙
根据教学安排,本周的教学活动主题是《消逝的恐龙》 。为了让幼儿对生活在远古时代、已经消逝的恐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有进一步的了解,也为了帮助幼儿积累相关集体教学活动所需的前期经验,我不仅请家长引导幼儿利用网络链接和阅读图书等方式增加幼儿关于恐龙的各种知识,还请幼儿把家里和恐龙相关的图书和玩具带入园和同伴分享。
周三中午,小艺告诉我,小凡把康康的恐龙模型往桌子上用力地敲敲敲,恐龙肚子里的东西就掉出来了。康康带来的是一只会发声的恐龙,原来小凡用力敲敲敲之后,就使恐龙肚子里的发声器掉了出来,发声器上的电线也脱落了。
怎么办?我问小凡。
“老师,我把它修好来”这态度还是端正的!
小凡找来双面胶、剪刀等工具开始修理。这也行?答案我心里很明白,但没有阻止小凡的行为。主动补救自己的过错,这一直是我希望孩子们学会的。
尝试了几次后,小凡终于发现他没有能力让恐龙恢复原样。
怎么办?凭我对康康家长的了解,我相信孩子带入园的玩具破损了,他不会计较。但我觉得,我应该还要做点什么。
孩子们午睡后,我给小凡爷爷打了一个电话,把事情的大致情况告诉了他,希望他下午能提早来园,带着小凡去找修理店修恐龙。“好的,老师,我下午会早点过来。”哲帆爷爷还是那么地明事理!果真,放学前,小凡的爷爷提早来带着小凡去修恐龙了。
第二天早上,小凡入园时告诉我:“老师,昨天那个修理店的人不在家,我爷爷今天会再去找他修的”“哦,这样啊”。放学时,小凡爷爷告诉我,他已经去找过修理店的人,但他还没有回来。“老师,破坏了别人的东西肯定要赔偿,如果修不好,我就把买恐龙的钱给康康妈。”我想,哪怕修不好,康康妈也不会要小凡爷爷的钱。但他说出的这话,还是让我心里为他的态度点赞。
第三天放学时,小凡爷爷告诉我,修理店的老板告诉他,发生器已经坏了,修不好了。“我已经叫小凡爸爸在县城的商店里找找,能不能买到一样的赔给他”小凡爷爷说。“这样吧,你把恐龙拿过来,我帮你带到县城里去试试,能不能修好”我决定插手修恐龙了。
第四条晚上,小凡的姑姑微信上告诉我,她已经在淘宝上买下了一只新的恐龙,下周能到货。
周一,小凡和爷爷满心欢喜地告诉我:恐龙已经修好了!原来,他们把新恐龙上的发生器拆下来装在了康康的恐龙上。康康的恐龙又会叫啦!孩子们都兴奋地鼓起了掌。我趁机肯定了小凡和爷爷主动修理玩具的行为,并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如果你的玩具被别人玩坏了,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同伴分享的玩具要怎么玩?如果不小心损坏了,怎么办?
为了修恐龙,我和家长沟通了五次,家长跑了修理店三趟,也许有人会问:“这是不是太小题大作了,一个玩具而已,至于吗?”。但我认为,我的“小题大作”是有必要的:
一、我希望孩子们养成爱护同伴玩具的行为;
二、我希望孩子们知道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损坏了同伴的玩具要主动去修理或赔偿。
三、我希望孩子们的分享积极性一直能保持下去(经过了解,我知道康康很喜欢这只恐龙玩具,也很珍惜,他已经玩了好几年了,还是好好的。如果这次恐龙就这样坏了,让他带着损坏的玩具回家,一定会打击他的分享行为,影响他以后分享品质的形成)。
四、我希望家长能继续支持班级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