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宗武课感研修工作室:第一次学习体会(杜淑婷)
9月18日,课感研修工作室第一次研修活动拉开了序幕。我们全体成员相聚在实验小学,聆听了黄雅屏、吴紫菲、陈琳三位老师带来的不同风格的三课堂。
一、黄老师的一堂《松鼠》,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干净”。
1、提问语言干净。
黄老师的课堂没有多余的废话,设计的提问精准到位。如:在出示作者简介后,提了两个指向性明确的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布封是著名的博物学家?哪里可以看出说布封是最有才气的文学家?两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孩子对简介文本的阅读和思考的兴趣。再如:读完第一自然段后提问:用一个词来行形容松鼠给你的印象?这样的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明确,节省了不少课堂时间。
2、评价语言干净。
准确简洁的课堂评价语言,能强化知识的落实,饱含激励的课堂评价语,能激发学习的热情。黄老师的评价正是简洁而富有激励的。在孩子精准的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黄老师用“聪明”“真好!”“要表扬”等这些“干净”的评价语让孩子在课堂活跃而有信心!
3、教学设计干净。
整堂课,黄老师抓住本课的写作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针对五年级的学习能力重点围绕课文中松鼠的外型描写与动物园中对松鼠的简介,进行了有效生动的对比阅读,从语言到修辞手法和写法再到仿写,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让学生学有所获。
4、放手学习,放得“干净”
在学习了松鼠的外型描写之后,对松鼠的习性部分,黄老师选择了让孩子默读,并找出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写上批注,然后交流。整个过程,学生们其实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与文本的对话之中,此时的默读加批注是无声胜有声,黄老师留放手给学生自主的阅读时间,自主的阅读机会和自主的阅读权利,让听课老师听得很轻松。
唯有不足便是这点放得“太干净”, 若是放手后来个集中反馈便无敌完美了!
二、吴紫菲老师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堂课,同样想用一个词语 —“紧凑”。
整堂课,无论教学提问,文本事例,设计的小练笔,都紧紧围绕着主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而展开,由浅入深,缓缓道来。
三、陈琳老师执教的《怀念母亲》,让我看到这么嫩的老师和一群这么嫩的学生,走进了“沉重”的文本内容。虽然,课堂上没有之前两位老师那么干练,但是我还是用一句话来感叹:年轻的小姑娘真温柔,声音真好听!
三堂课,每位学习成员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鲍校的四点总结更耐人寻味:
1、理性思考问题(学会正反面去思考教学上的得失,细细想来正是这样,每堂课有舍必有得,但重要的是要考虑好,每堂课要带给孩子的什么,孩子们从你的课堂中能收获什么)
2、精准提问(去除多余的语言)
3、把握学情,学会应变调控课堂
4、以生为本(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
最后我想说,虽然这辈子不能像鲍校在专业领域上那么成功,但能在这么专业,这么成功的您的带领下有方向地走上那么一段路胜过他人无引航的小跑,俺是幸运的!(实验小学 杜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