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聆听《搭石》教学偶感
11月2日,嘉兴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的老师们在李秀谊校长的邀请下,送教到我们学校,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们所有的老师耳目一新。我尤其是被周燕老师执教的《搭石》而感动。
《搭石》是作家刘章回忆体散文,语言质朴,淡丽,整篇文章散发着浓郁的乡村风情。家乡有青山绿水,可唯独让作者挥之不去的是那横卧溪中一路搭石。那搭石是淳朴民风的见证,是作者儿时的记忆。就如作者赞美的:是一道风景。有人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正因为作者满怀思乡之情,且沉醉于记忆中的日子,忽的有关那搭石的点点滴滴,就再现在作者笔下——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多美柔美的画面,多么包含深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悠悠地荡来。
这样的文章,让我们的周燕老师婉约地演绎成淡雅、清丽、可人的陶渊明小诗一样,用自己独特语音,犹如电视散文一样呈现。教师以美为文眼,以风景一句为节点,铺陈全文。引领学生感受了农家乡村的谦让美、和谐美、敬老美。可贵之处教师并不是单纯的感悟美,还处处渗透着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得双基落到实处。比如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还有一开始“绾”字教学也很是出彩。工具的嫁接非常合理(多媒体课件用的十分到位)。还有让人圈点的是娴熟的教学技巧的运用。比如情景氛围的营造。这体现在合适背景音乐渲染,文本诗意的构建(解说式领读),还有铺陈的教学语言。这都体现了教师功底。
随之感悟如下:
首先,语文教学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通过老师的朗读,你想到了那些动人的情景,谁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美?你又做了哪些事,让别人感受到了美?把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进行说写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例如:老师在让学生朗读感动你的句子时,要是稍加点拨。比如大家找了这么多感动你的句子,你觉得这些感动都少不了谁?(搭石)是呀,就是这些普通的石块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道什么样风景?(美),板书“美”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美的东西我们是怎样发现的?(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心来感受)美的东西要靠我们用心来体会,板书“用心”下面就用我们的心灵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美,请大家默读课文2—4段,在大家感受到美的句子旁边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简短的句子写出你感受的美。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例如:当学生汇报完感受到的美时,老师要是问: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这还是一些普通的搭石吗?谈谈你的观点。通过刚才的感悟、理解,学生一定会说出这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石块,应为在这些搭石上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引出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到搭石任人踏,任人走的这种品质正是乡亲们的美好品德。作者借助于普通的搭石来赞美乡亲们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例如:当学生提出我感受到了人们的行为美、动作美,老师要是紧问一句:那些行为、动作让你感受到了美?让学生说,然后再让学生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感言之:教学方法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应用得当,都是好方法。只有合适的方法,没有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