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实验小学:【京师研学7】对话校长精彩纷呈

作者:鲍宗武 文章来源:实验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7-06-20 字体:


6月20师大六教室座无虚席,全国各省两名校长组成的88期全国骨干校长培训学员们集中在一起,开展交流论坛活动。本期培训要举行三场样的交流论坛,每场五个人,大约进行30分钟内的报告,并与全国各地的校长进行现场交流。今天,我代表第二组参加论坛,而对高大上的学校,确实勇气安徽省芜湖市北塘小学——程斌校长,江苏省靖江市莲沁小学——丁习龙校长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顾文龙校长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上会中心小学——王婷校长谓是精彩纷呈,点不断,欣赏了来自各地的教育探索教育战线的校长学习致敬!下面简要介绍各个学校,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安徽省芜湖市北塘小学——程斌

教育的意义是唤醒师生美好向上的心灵,教育的品质能够让师生的明天会更美好。确定学校办学使命,要基于学校现有校园文化,针对小学基础性特点,并融合先进办学思想的关照。为此,我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追求卓越”作为学校办学思想,植入师生的心田,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代化教育机制,办一所适合儿童发展的学校,让所有儿童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获得成功,实现人的个体价值与服务社会的双重品质;努力锻造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队伍,同时让教师能够享受到因自己的教育成效而获得的,过幸福生活、有尊严的待遇,以及受人尊敬的职业认同。

管理信条:

    “真正的好校长,也是一流的教育家,对教师要好,在思想上会对教师有所引领,会发自内心地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教育公平,会不遗余力地推行平民教育,并把教育提炼成一种感人肺腑的艺术与精神。他有先进的思想,有坚韧的行为,有非凡的创造。”

办学愿景:

     我的学校在我的心目中,将是一所适合儿童发展的学校,一所充盈人性关照的学校,学校的卓越与信念,是来自于我们对儿童心理的理解,更是对孩子未来的领悟,以仁爱和谐之道,成就生生不息。

在充满矛盾与诱惑的教育现实中,校长的办学价值取向是在众多相互矛盾的利益之间博弈的结果。在很多时候,将价值选择的天平向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向倾斜,校长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需要莫大的勇气。虽然抉择是痛苦的,但校长只有坚守自己的教育良知和教育底线,只有作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价值抉择,才能使教育回归育人的本原,才有可能使学生在灿烂的笑容里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学习时光。

江省遂县实验小学——鲍宗武

     一座白马山峰,松柏苍翠,雄伟壮丽,屹立在遂昌县城的西北面;

     一尊白马雕塑,昂首扬蹄,威武健壮,矗立在妙高山儿童公园内;

     一群白马少年,热情阳光,满怀憧憬,成长在实验小学的摇篮里。

     白马形象是遂昌人无所畏惧,永往直前的象征,白马精神是老区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缩影。一代又一代的实验小学人继承老区的光荣传统,激励师生弘扬白马精神,了解家乡,奋发学习、勇于实践,乐观向上,追求不息,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白马文化”品牌。遂昌县实验小学充分利用遂昌当地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以“白马文化”为核心的品牌建设活动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在学校发展中是第一要素。理想的校园是师生展现风采的舞台和成长发展的乐园,是师生成长的天地和心灵的归属,是师生充满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而教师是一种特殊的群体,让教师在和谐的校园群体、和谐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精神中,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共处,体验无穷的生命力量,才能守护着圣洁的精神家园。遂昌县实验小学引导教师树立“为学生发展而教”的理念,一是开展白马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遂昌实验小学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为了学生的幸福而教,为了人生的幸福而学”的办学理念,坚持“尊重儿童天性、培养儿童灵性、发展儿童个性”的教育理念。学校致力于以“白马”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品牌,为此,学生称之为白马少年。学校寄予白马少年们“一尘不染、一马当先”的美好祝愿。希望白马少年心灵干净,精神洁白;希望白马少年学习上奋斗不止,追求无限。为了能把对白马少年美好的祝愿也落实在教学行动中,学校探究构建以“以学为中心”的“白马课堂”教学模式,让白马少年能自觉树立学习的目标、自主的进行学习的探索、并能在不断地体验、对话、交流、合作中,能自我的建构知识体系,像上等马特有的气质一样,做到无须扬鞭自奋蹄。

学校品质的提升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学校环境、人文、气质与文化是学校品质的关键要素。笔者认为,学校应当具有“醇”的味道,学校品质的提升需要以美丽环境为基础,让环境瑧至醇美之地,让人文润达醇香之境,让学校气质拥有醇正之品,让学校文化深具醇厚之味,这既是校园品质的建设的目标,也是校园品质提升的策略,从而生成教育印记。

江苏省靖江市莲沁小学——丁

靖江市莲沁小学(城南办事处中心小学)始创于1911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为配合沿江开发,学校于2006年启动整体南迁工程,定址靖江最大的安置区——莲沁苑内。20118月二期工程竣工,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同时整合周边村小,定名为靖江市莲沁小学。学校占地32亩,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学校功能室齐全,教学设施设备达江苏省教育现代化I类标准,是靖江市首批省教育现代化学校之一。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86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77人,大专以上学历比例100%;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2人,占专任教师数的37%;另有2名省特级教师培养对象,5名靖江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学校紧紧围绕“推进全面优质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主题,精心培育以 “洁雅若莲”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悉心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品牌,致力于创建一所富有人文情怀的精神家园、文化圣园和心灵乐园。

     学校以莲为名,更以莲为魂,围绕莲之“雅”,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追求内涵发展,培育像“莲”一样有德、有节、有韵的洁雅少年,不断使校园莲文化在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漫步整洁的校园,随处可觅“莲”的踪影,随处可闻“莲”的气息,师生们在润物无声的莲文化濡染下感悟莲的精神,形成向善向上的校风。莲是廉洁高尚正直的象征,学校大力开展学莲、倡廉活动,引领广大教师廉洁从教,追求高尚,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能为重,师爱为魂”的儒雅教师。学校对教师基本功提出了“十个一”的要求:包括每天练一幅字、每周一篇下水作、每月一篇优秀教学设计、每学期至少制作一个相当水准的课件、每位教师至少有一项艺术特长,每季一堂泰微课等。   

学校致力于打造雅致灵动的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追求准确、简洁、优美的课堂语言,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以轻松活跃的心情,体验健康、丰富的美感,实现有效学习。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精髓,莲沁小学早在1997年就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命名为全国书法实验小学,有完善的书法教育理念、相对成熟的书法训练体系和较为突出的书法教育成果。2011年整合以后,学校优先发展书法教育,教育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顾

教育理念

让教育回归本源   让教育回归真实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于2016518日,目前集团拥有城中、青湖、御澜湾三个校区。城中校区为母体学校,即青浦区实验小学;青湖校区前身是上海教科院豫英实验学校小学部,即青浦豫英小学;御澜湾校区是20159月刚启用的一所新校,即青浦区御澜湾学校。三个校区校园布局合理,硬件设施齐全,现共有84个教学班,3516名学生,308名教职工。

集团以城中校区为中心,青湖校区、御澜湾校区为两端,坚持“文化浸润,活动发展,和谐共荣”的发展理念,坚持“一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方式,依据“管理集中、资源共享、活动发展、研修同步”的集团化运作方式,积极构建学校理事会领导下的,由总校校长统帅、以条线职能专业引领为基础的分校区校长负责制。全面致力于科学管理、绩效考核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管理转型;完善体系、素养提升与个性张扬相结合的课程共建;适度流动、岗位锤炼与铸就风格相结合的教师共培的工作推进,逐步建立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形成干部适度轮岗、教师柔性流动的师资共承共育机制,努力激发学校的内在发展动力,力求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课改推进、学生培养等方面形成优质“联动”,实现校区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

实验小学御澜湾校区创办于20159月,是一所由政府自建的公办学校,是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旗下的第三个校区。学校始终本着“许孩子一个健康起点,还学子一片成长沃土”的执著追求,全体教师围绕“项目引领,建内涵发展学校;质量提升,办人民满意学校;资源辐射,塑有社会责任感学校”的办学思路,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勉的管理作风,扎实的实践研究,以及丰富而卓有实效的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塑造优质教育品牌,努力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上会中心小学——王婷

教师既有仁爱之心,又有教育之能学生个小仁人、小能人。师生兼具“仁能品质”,彰显仁能之气,成就仁能之业,办宜人教育

上会中心小学坐落在沪宁高速仙人山服务区南公里处,校园总面积18500平方米、生均21平方米,建筑面积6033平方米、生均7平方米,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通过楼、厅、花、草、树、木和塑胶操场、看台、雕塑等景观与现代化校园建设融合于一体,形成小巧别致而不失大气的校园风格。承数年来对教育新理念、新思想的研究和实战与当今新课程改革、创新教育观念有机结合,形成了学校之精神:求真(叶圣陶先生:千教万较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校训;团结、文明、勤奋、求实”——校风;敬业、爱生、善导、创新”——教风;明志、合作、会学、多思”——学风。

校训:求真

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又源于已故高济宇院士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重要。真,即客观的情况、状态和事物的本质、规律。真诚,是对人来说最重要的品格(《马克思的自白》)。求真,就是要认识世界,探索规律,崇尚科学,坚持真理,追求真、善、美。求真是上会人对教育理想追寻的一种愿景、对教育理想实践的一种阐释,对教育理想人格的一种提炼。

培养目标:明志 合作 会学 多思

明志:本义为明确志向。作为学风,意在勉励学生高瞻远瞩、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明确远大的志向,追求宏伟目标。有了志向,就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有不竭的前进动力和无穷的力量。孔子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合作:合作是一种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各成员互相协作,以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学记》中就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更是一种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和他人合作,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重要精神。学生在与同伴或老师的合作中,感受集体智慧的力量,体会视野开阔与思想提高的喜悦,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

会学:会学即学会学习,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学习的教育目的。即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当是会学的最高标准。小学生肩负着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许多的旧知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掌握。面对无穷尽的知识,没有一种科学而灵活的方法,我们将难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立足。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是会学的基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会学的关键,善于自学是会学的基本途径。

多思:多思就是勤于思考。小学生必须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形成多思的良好学风。多思,是一种丰富学识,贯通事理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 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思与学密不可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于思考是学业有成的重要保证,韩愈对此有精辟的见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a8ac2918eb04a6bbe84a96b4fa47b0c.jpg

a68244dff2904ca6863d378fd885c82c.jpg

14f99e0e164e4e0b8e4466f47b0523ef.jpg

01dd84633d6d47169adaffa8048ee1f8.jpg

40c793d03dcc40b99d1254280beaa20b.jpg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