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批评”淡出我们的班级管理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当下我们所大力倡导的。惟有平等才有尊重,惟有尊重才有和谐。这是我们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那我们是否真的将这一理念深植于心呢?让我们做这样一个文字游戏:如果主语是老师,宾语是学生,让你补上一个谓语来反映当下老师管理班级的最主要方式你会用哪个词?经过对不同学校的三十四位教师和五十三名学生的调查,使用了“批评”这一词的有二十八名教师,学生有三十一位。这让我很遗憾,在我看来我们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潜意识中并没有平等的理念,这就好比当你生了个千斤时,人们说:“生女儿也好的” ,“批评”与这“也”字一样用得很耐人寻味。
怎么了?老师批评学生不是很自然吗?是的,老师批评学生,就象领导批评下属,老板批评职员,是稀松平常的事。可你有批评同事的经历吗,我想在特殊的场合,让你批评你还觉得不好意思呢!原因就在于你和同事是平等的,它不同于领导与下属、老板与职员的不平等关系。而我们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应该是如同事一般的平等关系,如此,“批评”在师生之间就显得格格不入。而我们却不经意间依然将师生关系归入了不平等的范畴。
“批评”这一词的使用不但暴露了我们思想深处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批评”这一方式的运用会带来很多弊端。什么是批评?批评就是教师对学生思想行为上的错误提出责备并帮助其改正的一种教育方式。(1)这个定义很有意思,“帮助其改正”我想是一切教育的共同目的,那“批评”的主要特征似乎就剩“责备”了。所以,我看“批评”的方法很消极。而根据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规律,一方的积极行为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积极行为;一方表示的消极行为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消极行为。而且,既然批评的实质是责备,便带有太多的个人情绪,批评也就很难作到就事论事,不攻击学生的人格,一旦学生的逆反心理一上来,批评便很容易升格为武力。
反之,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能做到不攻击学生的人格,能做到就事论事,能做到心平气和,能做到平等待人,我看那就不是批评了,而是象对待同事一样看待学生,用另一个词,那是“说服”。是呀,老是批评同事,我们的同事关系肯定好不了,老是批评学生,那我们的师生关系也肯定好不了,但我们可以常常说服学生,就象说服同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