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实验小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作者:鲍宗武 文章来源:实验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7-06-10 字体: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遂昌育才小学六(4)班  黄雅屏

教学目标:

1.了解“司空见惯”的含义和来由,理解“?”和“!”分别指的是什么。

2.通过三个事例的比较,将阅读的重点从关注事例的内容上转移到关注事例的表达上。

3.通过写话,明白“要证明不同的观点,所侧重的角度就不一样”的写作方式。

重难点1.比较三个事例的相同点

        2.“功夫不负有心人”写作的侧重点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1. 理解“真理”,用一段文字引题

2.质疑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3.敢想、敢问,就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打开课文,作者在提出这个观点之后是怎么解释这个观点的含义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和“!”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理解“司空见惯”(出示刘禹锡的诗)

   3.说说这个自然段中“?”和“!”分别指的是什么?

   4.结合第2段,说说“一百个”是不是实指?那指的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3.4.5自然段,比较相同点

   1.用什么来证明这是一个真理呢?默读课文,概括说说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论点?

①洗澡水的漩涡②紫罗兰的变色③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2.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读一读,前后桌交流探讨。

①反复试验探索②都是司空见惯的事③科学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3.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发现问题——反复试验——得出结论

4.根据写法试着把每个事例的层次划出来。(生反馈)

四、写法拓展练习

  1.这个写法就好像我们平时写一件事的什么?(起因、经过、结果)

  2.一般写事情,哪一部分要写具体、详细些?那这三个事例呢?(比较详略)为什么详略这样分?

3.如果要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你认为应该将哪部分写具体些?(要证明不同的观点,所侧重的角度就不一样。)

4.练习写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5.反馈交流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