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源小学:不要牵着孩子的鼻子走
在《礼记·学记》里面,提到老师教学的三个态度:“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其实不光是师生之间的态度,我们跟亲人相处,跟同事相处,每种关系其实都一样。
“道而弗牵”,道,通“导”,指引导;牵,是牵拉。就是我们在帮助孩子的时候,态度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她的鼻子走。牵着她走,她会不高兴,多引导,则师生融洽。
《弟子规》中讲到“势服人,心不然”。“牵”就是“势服人,心不然”,“道”就是“理服人,方无言”。如果只是用气势压倒孩子,她的心理不服气,表面上听话,心里却有怨气。如果我们跟她讲理讲通了,这个时候她跟我们在一起,会觉得心里很自然。
所以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我一般先认真倾听,然后跟她们讲道理。像有些孩子发生争执,我就会说一写话给她们听一听(比如两个孩子吵架,我会说这句话:出现问题时,贤人都会说这是我的错;愚人才会说我有理,都是他人的错),听完,让她们自己去判断。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改过生智慧,护短心非贤;这句话我很喜欢,她也一直鞭策着我。这句话我也常常和孩子们分享,我是这么说的:“改过生智慧”,过就像垃圾,你扔掉它你就“德日进,过日少”,你的德行、智慧就会得到提升。“护短心非贤”,护短,就像一包垃圾,你抱着不放,老师现在告诉你,你抱着一包垃圾,苍蝇、蚊子肯定都围着你,但是如果你还说我就喜欢它,不愿把它扔掉,你这样就很傻。通过这么一引导,孩子们就会有正确的观念。所以我感受到,古人的这些经句,孩子们能记住一句,她在遇到情境的时候能想起来,问题也就解决了,甚至有可能不会发生。
我还跟孩子们说过一段很有意义的话:上等学子,能经受住折磨,忍耐上进;中等学子,能经受鼓励,奋发图强;下等学子,能经受赞美,爱中成长;劣等学子,什么都经受不了,处处叛逆。当我把这段话分享后,我就问孩子们,你们是属于哪等学子?当时孩子们就笑了,一位男孩站了起来说:“老师,我们偶尔是中等学子,很多时候是下等学子,有的时候是劣等学子,。”听到孩子这么说,我就想先教孩子们立志,现在不等于以后,现在可能是中下等,那是因为“人不学,不知道”,但是以后一定会成为上等学子。成为上等学子的方法没有那么难的,就是能经受折磨,忍耐上进,就是“忍”字。你忍得住,就可以提升自己。
后来很多孩子都想成为上等学子,这样孩子们就有力量了;这就是“道而弗牵则和”,不是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们来做,而是给孩子们一些开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