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污泥而不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就出现了对官僚的类型化评价。清官也就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清、慎、勤成为正式的为官标准化。一位人民的好公仆,就像一颗小太阳,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照亮大家。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来讲述一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廉署的“廉史包公”----郭文纬的故事-。
30多年前,在香港,腐败已被市民接受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打击腐败,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0多年过去,国际反腐组织公布全球清廉指数,香港在133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14,在亚洲仅次于新加坡。30多年来,廉署之所以能屡屡扳倒位高权重的“老虎”,财大气粗的“硕鼠”,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不容置疑的权威。
香港廉政公署共设三个处——执行处、防止贪污处、社会关系处。“如果以双手比喻三个处”,郭文纬形容说,“执行处是打击贪污的拳头,其他两个处是捂住贪污的手掌。”
廉署有1300多人。其中执行处1000多人,其余各为100多人。廉署属独立机构,只对行政长官负责。廉署专员不受任何人管辖,拥有拘捕权、扣留权、查询资料权等特殊权利。
初进廉署,郭文纬从调查员做起。廉署的执法守则是:不偏不倚、依法办事、锲而不舍。他们的口号之一是:“贪一块钱也不行”。这个口号还曾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若“一块钱也要调查的话,廉署岂不忙死了”。
对此,郭文纬的解释是,“大贪小贪都是贪,放过小贪等于纵容大贪,继而纵容贪得无厌,那时,调查的成本会增加几十倍,上百倍。”所以说,这个口号主要起的是敲山震虎的作用。
口号之二是:零度容忍。意思是对贪污不能有丝毫的姑息。零度容忍的对象既是廉署也包含香港民众。廉署成立30多年来,与当年腐败被市民接受为生活的一部分相反,零度容忍几乎成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在初期举报人中,匿名占了60%—70%。如今,具实名举报的人已达75%,而且都自愿配合调查。
郭文纬在廉署就职27年,办大案件当属调查海外信托银行。
1985年6月6日,海外信托银行高层突然以严重亏损为由宣布倒闭。随后,该行主席前往美国。作为香港第三大华资银行,海外信托银行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举措,令廉署立即介入。
郭文纬临危受命,组成史无前例的警廉组合的专案小组,人称“双剑合璧”。 郭文纬亮出的举证海外信托银行的第一剑是,“在多如牛毛的证据中,筛选出核心证据并让证人核证”。
16个月,郭文纬会见证人613人,圈定196位核心证人。最终以22270份证据,检控海外信托银行五犯,因贪污、诈骗30亿港元而犯有贪污及诈骗罪。
之后,美国司法部收到郭文纬送达的引渡罪犯文件。该文件被美国称之为“有史以来最庞大最完备的文件。”郭文纬因此案表现出的“领导才华及专业精神”,荣获“廉政翘楚”嘉许奖。
郭文纬所在的执行处年复一年地打击着一个个前仆后继的“老虎”和“硕鼠”。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郭文纬认识到,“并非抓的人越多越好,防腐重于反腐,否则反不胜反,家庭悲剧会不断上演”。
那是在一次抓捕行动中,郭文纬亲眼目睹了父女生死分离的悲剧。
那天郭文纬潜伏在逃犯居所附近,等到第四天,逃犯终于出现。一位老人手牵着一个七八岁女孩向他走来。这时,郭文纬突然夹在他们中间,将逃犯迅速带走。他眼看小女孩瞪着一双惊恐的眼睛。郭文纬承认,“抓过许多犯人,第一次感到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
后从审讯中得知,那天正是圣诞前夕,逃犯是去见 过生日的女儿。后来在圣诞节这一天,郭文纬给女孩寄去了圣诞卡和红包,说是圣诞老人送给她的礼物。如今说起这事,郭文纬仍然眼圈发红,眼中满是泪水。他掰着手指头计算,“这个女孩子现在该有20多岁了吧”。
27年的反贪生涯,让郭文纬悟到,“许多贪污犯走进了一个误区,原以为捞钱是为了自己、家人过上好日子,实际上却是在毁己败家”。 郭文纬见过许多恩爱夫妻、和睦家庭、豪门显贵,因为自己的出现而瞬时崩塌。每到此时,郭文纬都感叹道,“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
对一些腐败高官,教育基本无效。送他们学习,他们嘴里说改正,左手忙收钱,右手消灭证据,背后还有很硬的后台,因此被抓的几率很小。遇到这种情况,廉署的战术就是,让国家“硕鼠”远离政府部门,以使损失减到最小程度。“既然老虎屁股摸不得,那就请他们走好了”。
香港媒体评价廉署说,“如明矾,澄清了香港一池混水”。立法会主席诠释法制社会“就是大家做事守规矩”。也许用一个细节,可以反映香港人遵守法制社会的规矩。比如港口,只要书写了“严禁垂钓,否则被检控”的字迹,就如剑一样,能够斩断这里的所有钓竿。
有一部电影叫做《天下无贼》,这恐怕是天下所有反贪人员的理想。相信更是我们所有民众的理想。如今的社会没有钱财就举步为艰,想要高升,就不得不伤透脑筋忙着给有关人员送礼,想要换更加优越的工作环境,没有相关的物质打前锋,还真不好开口。虽然这只是冰山一角,却也着实让我们平民老百姓望而生畏。让我们都来争做郭文纬第二郭文纬第三,开展更多有意义的纠风活动,让各企事业单位到处都“廉花朵朵开”。
30多年前,在香港,腐败已被市民接受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打击腐败,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0多年过去,国际反腐组织公布全球清廉指数,香港在133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14,在亚洲仅次于新加坡。30多年来,廉署之所以能屡屡扳倒位高权重的“老虎”,财大气粗的“硕鼠”,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不容置疑的权威。
香港廉政公署共设三个处——执行处、防止贪污处、社会关系处。“如果以双手比喻三个处”,郭文纬形容说,“执行处是打击贪污的拳头,其他两个处是捂住贪污的手掌。”
廉署有1300多人。其中执行处1000多人,其余各为100多人。廉署属独立机构,只对行政长官负责。廉署专员不受任何人管辖,拥有拘捕权、扣留权、查询资料权等特殊权利。
初进廉署,郭文纬从调查员做起。廉署的执法守则是:不偏不倚、依法办事、锲而不舍。他们的口号之一是:“贪一块钱也不行”。这个口号还曾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若“一块钱也要调查的话,廉署岂不忙死了”。
对此,郭文纬的解释是,“大贪小贪都是贪,放过小贪等于纵容大贪,继而纵容贪得无厌,那时,调查的成本会增加几十倍,上百倍。”所以说,这个口号主要起的是敲山震虎的作用。
口号之二是:零度容忍。意思是对贪污不能有丝毫的姑息。零度容忍的对象既是廉署也包含香港民众。廉署成立30多年来,与当年腐败被市民接受为生活的一部分相反,零度容忍几乎成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在初期举报人中,匿名占了60%—70%。如今,具实名举报的人已达75%,而且都自愿配合调查。
郭文纬在廉署就职27年,办大案件当属调查海外信托银行。
1985年6月6日,海外信托银行高层突然以严重亏损为由宣布倒闭。随后,该行主席前往美国。作为香港第三大华资银行,海外信托银行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举措,令廉署立即介入。
郭文纬临危受命,组成史无前例的警廉组合的专案小组,人称“双剑合璧”。 郭文纬亮出的举证海外信托银行的第一剑是,“在多如牛毛的证据中,筛选出核心证据并让证人核证”。
16个月,郭文纬会见证人613人,圈定196位核心证人。最终以22270份证据,检控海外信托银行五犯,因贪污、诈骗30亿港元而犯有贪污及诈骗罪。
之后,美国司法部收到郭文纬送达的引渡罪犯文件。该文件被美国称之为“有史以来最庞大最完备的文件。”郭文纬因此案表现出的“领导才华及专业精神”,荣获“廉政翘楚”嘉许奖。
郭文纬所在的执行处年复一年地打击着一个个前仆后继的“老虎”和“硕鼠”。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郭文纬认识到,“并非抓的人越多越好,防腐重于反腐,否则反不胜反,家庭悲剧会不断上演”。
那是在一次抓捕行动中,郭文纬亲眼目睹了父女生死分离的悲剧。
那天郭文纬潜伏在逃犯居所附近,等到第四天,逃犯终于出现。一位老人手牵着一个七八岁女孩向他走来。这时,郭文纬突然夹在他们中间,将逃犯迅速带走。他眼看小女孩瞪着一双惊恐的眼睛。郭文纬承认,“抓过许多犯人,第一次感到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
后从审讯中得知,那天正是圣诞前夕,逃犯是去见 过生日的女儿。后来在圣诞节这一天,郭文纬给女孩寄去了圣诞卡和红包,说是圣诞老人送给她的礼物。如今说起这事,郭文纬仍然眼圈发红,眼中满是泪水。他掰着手指头计算,“这个女孩子现在该有20多岁了吧”。
27年的反贪生涯,让郭文纬悟到,“许多贪污犯走进了一个误区,原以为捞钱是为了自己、家人过上好日子,实际上却是在毁己败家”。 郭文纬见过许多恩爱夫妻、和睦家庭、豪门显贵,因为自己的出现而瞬时崩塌。每到此时,郭文纬都感叹道,“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
对一些腐败高官,教育基本无效。送他们学习,他们嘴里说改正,左手忙收钱,右手消灭证据,背后还有很硬的后台,因此被抓的几率很小。遇到这种情况,廉署的战术就是,让国家“硕鼠”远离政府部门,以使损失减到最小程度。“既然老虎屁股摸不得,那就请他们走好了”。
香港媒体评价廉署说,“如明矾,澄清了香港一池混水”。立法会主席诠释法制社会“就是大家做事守规矩”。也许用一个细节,可以反映香港人遵守法制社会的规矩。比如港口,只要书写了“严禁垂钓,否则被检控”的字迹,就如剑一样,能够斩断这里的所有钓竿。
有一部电影叫做《天下无贼》,这恐怕是天下所有反贪人员的理想。相信更是我们所有民众的理想。如今的社会没有钱财就举步为艰,想要高升,就不得不伤透脑筋忙着给有关人员送礼,想要换更加优越的工作环境,没有相关的物质打前锋,还真不好开口。虽然这只是冰山一角,却也着实让我们平民老百姓望而生畏。让我们都来争做郭文纬第二郭文纬第三,开展更多有意义的纠风活动,让各企事业单位到处都“廉花朵朵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