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之初体验
在我第一次接触数学的时候我总是讨厌为什么都要运用那么多的数字和符号来表达本来就简单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而今我的学生肯定也一样,在他们的眼里数学是繁重的、是可怕的,甚至是难以理解的。做为新教师的我实在不能袖手旁观,在看了上述的这些教案里,我找到了数学的可爱之处,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着那么多的地方需要去补足。
一、 创设情景,给学生天马行空的机会
与其说是天马行空,还不如说是要给学生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他们的想法。有如何能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导课的过程中,创设有趣并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的环节里更重要的是一个引导者,在他们的思考过程中加以引导,而不仅仅是一个传授者。学生是可爱的,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做一把枷锁去禁锢他们,而是给他们一片自己的天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意识过程,决然不是我们强加的。
二、师生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往很多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的教,学生就一味的学,在这样传统的观念里,大部分人都迷失了方向。又何学生主体性之谈?幸好国家的日日改革没有忘却教育的改革,新课程之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新概念、新教材、新教案这一系列的出台,真正让我们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春风,而新教材就非常突出表现学生的能动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实行了“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的学习方式,实在值得推崇。既然是好的东西,我们也应该有所启发,把它们用在实处,真正为学生的利益着想。在这样的一个新社会里要求的人才将更加全面,仅仅知道过程和结果有什么用,是要去创新,去寻找前人所没有发现的。因此要从小做起,从每一节课堂做起。从此让学生不再被动,凸显出他们的主体性。
三、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是我看了四篇教案之后体会最深的,我也在反思:在我的课堂里他们有几次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答案的?少之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才是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重点,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答案是自己挖掘出来的,多有成就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是他们热爱数学的一道窗口。他们会发现其实学习数学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又加强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理清思路,着手整个问题的来源过程。从中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看到了数学的另外一面,一面他们所乐意接受的。
这只是我领悟的一小部分,相信在越来越多的实践里,我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数学教学的方向,希望在我带领下的班级能有更大的突破,我会同我的学生一起努力,一起看到我们乐意教与学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