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语文教学中“读”的教学反思

作者:张俊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6-22 字体:
新课堂中,语文教学应注重“读”的指导,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理会,品味语言文字的美。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语言能力必须以朗读精读熟读多读为基础。
记得前不久,在一篇报道上看到:一位教师在一次公开课上,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读书,读完后有两个学生解答,其他同学和他们答案一样,就再也没有人举手了,此时,教师又让学生再读,再思考,五分钟过去了,只有一名学生举起了手,课堂中出现了“冷场”,教师理应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可教师并不急于抽他回答,而是继续让学生读,大约十分钟过去了,教室里陆陆续续有很多手举起来了。当看到这篇报道时,我真为这位教师捏了一把汗,仔细想起来也很赞成这样教师的做法,每一次读书的收获都是不同的,只有充分的时间读,才能更多的理解文本的含义。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我不但的摸索着,急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当地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情绪高涨,促进学生用“心”去读。《荷花》这一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语句很优美,在执教时,我配以音乐来读,学生读的很好,调动了学生全部的感官,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提高朗读质量。有的课文充满激情,有的舒缓,有的对话多……这就需要我们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读,提高学生兴趣,达到朗读的效果。
三、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只有弄懂了文章的意思,才能把握读的感情,只有读出感情,才能更准确明白作者的心思,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有相结合。
语文教学中以“读”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已走进我们的课堂,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为之努力吧!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