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咖啡倒入碟子”的思考
一般来说,“有意识”思考在做出不太重要的日常决定时是非常有益的,如买一种牌子的洗发水,但是做出更重要的决定时,仅有“有意识”思考是不够的。当一个人面临重要的决定时,比如买房子,最好先做别的事情或者干脆睡上一觉,把这件事情忘掉,让自己的“无意识”参与决策。过分的深思熟虑反而会让人做出许多不满意的决定,这是因为考虑事情要牵涉到许多因素,可当我们只把目光聚焦在某一因素时,往往会致使意识的“功能低下”。
曾经看到这么一则故事:在美国建国之初,杰斐逊曾问过华盛顿,为什么要同意国会成立一个第二议院,也就是说参议院?当时华盛顿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碟子里?”“使它凉下来。”杰斐逊回答。“同样,我们把立法倒入参议院的碟子里,让它凉下来。”这正是问题的精妙所在。换句话说,美国的开国者就是让两院形成议案“冷却机制”,同时也给了国会冷却政府主张的机会。这种“冷却机制”作用不仅保护端“咖啡”的人不被烫伤,也使得喝“咖啡”的人变的从容。
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否也需要这种“冷却机制”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在备一节课时,很精心的准备了,在当时情况都觉得已经很不错,但是当把这个教案实施到课堂上时,却发现原来还存在许多纰漏。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提前准备,为自己的头脑争取充足的“冷却”的时间,重新研究教材及审视原先的教案,查漏补缺,进行二次备课。假如能做到这样,我们的课堂高效才会有保障。同样在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冷却机制”。班主任工作用千头万绪来形容最为恰当,面对存在许多个体差异的四五十个学生,出台任何一项班规都得在充分地思考之后才可以实行。甚至有的时候班主任已经深思熟虑,可实行的过程中依旧障碍重重。使的班规失去了可行性,最终趋于虚设。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状况?我个人觉得可以在班级中设立一个组织,班主任有了一定的构想之后,可以把构思放到组织中讨论。在讨论中完善,改进。通过“冷却机制”一方面可以让班主任“冷却”一下,同时让班级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时间和机会,避免出现有失公正或者伤害学生心理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