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学感悟>详细内容

教学感悟

金华行(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点评录

作者:蓝遂英 文章来源:大柘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4-26 字体:

今年72高龄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在这次中西部地区首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对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陈红梅老师执教的三下《太阳是大家的》、东阳市江北小学叶竹富老师执教的四下《可爱的草塘》、诸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侯科顶老师执教的五《壮丽的青春》做了如下精彩又犀利的点评。
1、 在新课标下我们对课堂范式的追寻
新课标下存在的困惑:似乎怎么上都是语文课。新课标提出的创造性、开放性、多样性与范式是否矛盾?
周一贯老师指出:语文课一定要坚持母语的本原,坚持儿童本位,坚持学科本色,坚持实效的本质。当今教师上公开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老师展示自己的意识娴熟,但对现场生成一窍不通。其实生成才是课堂的意态,没有生成就没有课堂的活力。而在课堂中许多教师缺少生成的眼光。只有大气、放松、智慧才是课堂生成的前提。(2)、上课课时目标不明确。不能把第一课时精彩部分和第二课时精彩部分合并在一个课时里上。
  2、 有效、低效、高效的判断标准
有效、低效、高效的判断标准有二:一是学生的参与有多少。二是学生的语言实践有多少。课堂是学生的。有学生的存在才有老师的存在,学生的说比老师的说要好,学生说得不好比老师说得好还好。老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
3、初读课文大有文章。
读通课文的要求是不读多、不读漏、不读破。初读课文要把文章读通,要读到位,读通是阅读教学的底线。识字学词要扎实到位。现行教师上课,往往忽略初读,过早的进入讲解课文。
4、 语文课该解决的问题
语文课不仅要关注课文说什么,还要关注课文怎么样说,课文为什么这样说。老师要学会咬文嚼字。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