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中想象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培养
一、大胆尝试,培养美的想象能力
做任何事情,没有想象不行,但光有想象也是不够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多给学生提供一种探究的机会,让他倍受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探索,从而踏上成功之路。
生活最直观、形象,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如教《设计一双新鞋子》一文时,我从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入手进行教学。请学生观察自己的鞋子有什么不同,再想想演员、运动员等鞋子的不同特色。学生们马上来了兴致,谈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此时,我们就可以问个“为什么”不同的工种有不同需要的鞋子,从学生的讨论中归结出我们课的重点,设计不但要适合于不同地方,又要适宜于不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功能齐全,造型新颖的鞋子。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即开发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又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会想象美。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生面对大多是图片和范作,这些图片和范作限制了学生的视觉范围,使他们不能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创造出来的形象也容易程式化。因此,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安排学生进行写生创作,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结构、形状,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如线描风景写生课,设在校园内或外做画,如果完全写实照搬画面难出佳作,不妨引导学生运用夸张等变形手法来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还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能想象出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二、各种形式,培养美的欣赏能力
美术课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也是组织学生上好美术活动课的重要场所阵地。因为美术活动课是丰富儿童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性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通过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利用所学画剪、贴、撕、卷、拼等制作的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地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如〈〈生动的纸面具〉〉一课,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当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剪、折、卷、贴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做了一个立体感的纸面具。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审美和动手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开展“剪贴装饰画”、“动物立体卷画”、“豆子拼画”等美术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活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们纷纷提出“老师,我们还想上这样的美术课”,这不就是我们教学的关键所在吗?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更好地去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