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故事
大家都看到了我手上拿的这本书,书名是《如何做好班主任》,这当然是一本有价值的书,它是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写的。然而,在有的人眼里,它却是一本普通的书,甚至有的人听到作者的名字都会觉得已经过时了。可对我而言,它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尽管我家的书架上放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书,我尤其珍爱这一本。它告诉我,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那么,这书是从哪儿来的呢?事情的来由是这样的:
2004年9月,妙高小学搬进新校舍,我在这一年调入妙高小学,担任了我现在所教的这个班级的班主任。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班级,是我们学校第一个多媒体班,家长的要求非常高,而偏偏因为种种原因,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时连连更换,有一年甚至一个学期更换一个班主任。在我四年级接过来时,就成了他们的第五个班主任了。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把我安排在这个班级。当我拿过学生名单一看,非常担忧,在这个57人的班级里,男生就有36位,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是前进还是退缩?刚开学时,我晚上失眠,吃饭无味。但是,我没有退却。通过 了解,我知道,这个班级孩子的根基都不差,特别是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要想获得孩子们的信任,一定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共同的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才有效果。于是,我尝试着和各位家长沟通。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我看到一个孩子的日记:“李老师,我真烦!我恨我的妈妈!有了弟弟,我就不是她的女儿了,什么事都要我让着他……我真怀疑,我是不是她亲生的!我恨她!她的眼里只有弟弟一个人……”在她的这篇日记里,用了十几个“恨”字。我震惊了!这个女孩是我们公认的好孩子。是什么让自己的女儿这么痛恨母亲?这位妈妈究竟有多不讲理?中午放学后,我找来了这位女生聊天。话题接近妈妈后,这位孩子就激动了,她向我诉说着妈妈对弟弟的溺爱,对自己的不公平,还对我说妈妈对爸爸的态度也不好,觉得辛苦工作的爸爸很可怜。这是一个多懂事的孩子呀!我内心里赞叹着。看着她期盼的目光,我答应到她家去了解情况。第二天,我到了她家。在狭小的租来的房子里,生活着这样一家子,要不发生一些矛盾是不可能的。一看她妈妈就知道她是个勤俭能干的人。小弟弟三四岁,正是淘气的时候。我表扬了她在校的表现,妈妈很自豪,夸她在家里也很懂事,爸爸妈妈忙着挣钱准备在县城买房子,她会帮着带弟弟,做家务。听了这样的话,我明白了,我告诉这位学生:不是妈妈不爱你,而是妈妈没有学会表达爱,她认为你长大了,能明白她的做法了。爸爸为了这个家,累一些,苦一些,也是乐意的。你妈妈也非常辛苦,你应该站在你妈妈的角度去想一想。孩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妈妈也连忙补上话来:“我忙了累了,有时就顾不上你了,总认为你懂事了,会照顾弟弟了,就指望你帮着了,你不要怪妈妈。”她笑了。以后,我再和家长联系,家长就信任的说:“孩子回家来都说老师对她很好哩,她要好好读书,不然对不起老师的。”后来一个星期天,妈妈要求我陪她们去书店买书。我答应了,不厌其烦地陪着她们挑选着,对比着,当一家书店的老板听到家长说我的事后,一声不吭就从书架上找到了这本书,塞到了我手中,对我说:“这本书就送给你了。”我拿着书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家长在旁边说:“应该的,应该的。”她眼光里的真诚是我能够读懂的。
从此,这本书成了我班主任工作的好帮手,聆听着大师们的教诲,我努力的工作着,真诚的关心着我的孩子,我为叛逆的留守儿唤回了父母,为担心爸爸妈妈离婚的孩子调解家庭矛盾,为贫困学生家长提供我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学生和家长中开展好书漂流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家长们也尽可能的支持学校工作。他们的配合也让我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几个月后,学生从我的身上看到了我的严厉和坚持,他们悄悄地变了,尽管不大,但是让我看到了希望。慢慢地,这个班级的学风、班风有了好转。现在,大大小小的奖状贴满了教室,上个学期几乎每个月都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学校的领导老师看到了我们的进步,家长们感觉到了自己孩子让人惊喜的变化,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和我在一块儿了,我的工作也越来越轻松了。在这儿我还是想感谢这本书,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做好家长的工作是做好班级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能让你赢得孩子们的信任,赢得社会的尊重。我想,我会让这本书一直陪伴我,迎接我的一批又一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