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王村口小学张桂香老师事迹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王村口小学的张桂香,今年56岁的我,下半年就要离开我心爱的教师岗位了。今天能够代表许许多多像我这样一生扎根农村,致力农村教育的老师们,在这里发言,我既激动,又荣幸,更珍惜这个不多的机会。
40年前,我还是一个17岁的孩子。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崇高而又神圣的感情,走上了三尺讲台。那时,我还仅仅只是一个代课教师,每月也只有微薄的几块工资,在山路不平的小学校里,我是校长,是老师,是厨师,也是保姆……承担着三复试的教学,一本书,一支粉笔,一站就是一整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样孤独的、机械的、繁杂的教学我一干就是十几年。那时,我也不觉得苦,作为教师,我懂得选择这一职业本身就意味着奉献与牺牲。 既然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精一行。不曾想,在这一方讲台前,一站就是40年。
1998年,我调入王村口中心小学。多年来,我一直任教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我依然认真学习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富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和生活化教学,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省教研室的新课程调研活动中,省特级教师、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听了我上的《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还给予了高度赞赏,并表示要将我的课例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为了帮助那些学困生不断进步,我不仅重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余时间还充分利用长期住在学校的有力条件,坚持长期无偿地给学困生“开小灶”。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都喜欢我,更喜欢我的数学课。几十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在全县的三科知识竞赛中,在毕业班成绩抽测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所任教的数学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最后有许多同学考上了大学,有的还上了浙江大学、西北交大等全国有名的大学。在2002年,杨翔宇同学在全县知识竞赛和毕业会考中都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到遂昌二中就读后,在省学科竞赛中数学和自然均获二等奖(这是全市唯一的)。我想,这些优异的成绩可能与在小学阶段打下的良好基础是分不开的。
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我相信,只有用爱的和弦才会奏出优美的乐章。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用深厚的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田。记得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内向的孩子,叫张根伟,因为父母离异,和爸爸一起生活,他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他缺少的是关爱和关怀。上五年级的他,晚上还常常尿床,同学们见到他,躲得远远的,也没人愿意和他成为同桌。内向的他更自卑了。当我知道情况后,主动地当起了她的代理家长:在学习上辅导他,在生活上关心他。白天,常常给他洗裤子,晒被子;每逢节假日,就把他接回家中,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照顾他。慢慢地,这个孩子走出了孤僻的阴影,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在学习上更认真、刻苦了,进了初中、高中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最后考上了浙江科技大学,成了一个非常有出息的孩子。
现在的我,依然任教六年级,在刚接到这个班的时候,正是三校合并,来自对正、官塘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班风缺乏正气。班里有个叫叶金山的同学,他5岁开始,妈妈就离开他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母亲的关爱,奶奶肢体残疾。叶金山同学性格特别内向,我对他加倍的关爱,请他到我家里洗澡,给他买学习生活用品,生病为他熬药,渐渐地,他的性格开朗了起来,学习从开始的后进生,变成了现在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见到老师就主动行礼问好,事事为班级、为学校着想,生活区、教学区的走廊灯、教室灯,他都会留到最后一个一盏一盏关掉。这样的学生,在学校里真的很少见。
我把班里所有的孩子都当做自己心里的宝,手心的肉。我觉得,当家长把孩子放心地交在我手中的时候,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就应该毫无理由的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
四十年来,我先后担任过学校教导主任、工会主席等职务,在王村口老区多个乡镇工作过,曾当过村小的复式教学老师,任教过小学段的各门学科。一份汗水,一分收获,感谢领导对我的厚爱,也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帮助,我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教育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省第20届“春蚕奖”。
如今,很多人看到我,都说张老师你要退休啦,你还很年轻呢。是的,在同事眼中,我还是一位有朝气、思路开阔、办事果断、敢想敢干的老教师;在家长眼中,我还是一位和蔼可亲、真心实意替学生着想的好老师。但再美的花儿也有凋谢的时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十年风雨征程,四十载无怨无悔。我做的,也是许多农村教师一辈子在做的事。就快要离开我心爱的讲台了,说不出的不舍,道不尽的依恋。看到有这么多的人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我们遂昌的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前程似锦,我们一定会笑着离开心爱的讲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