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教 且思 且成长——实验小学陈俊玲老师事迹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且教 且思 且成长》。说真的,当我接到任务,静下心来回首自己一路的历程,只觉得心头一振,我92年参加工作,不知不觉已从教22年。 22年对于过去,只觉得弹指一挥间,22年对于未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22年这个字眼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意义更加深远。因为10的年教育可以影响一代人,所以,我想从自己20几年的教学中搜索点值得一提的事情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经历,开启我的教学理念
92年参加工作,我分配到新路湾镇溪淤村小学任教,5个年级,只有两个老师,我第一年教的是三、五复式,第二年教的是一、三复式。在这两年的复式教学中,几乎每个晚上我都要翻阅4本教科书和4本参考书,再进行备课,那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要把正确的知识教给孩子。
两年后我调到了新路湾镇官溪村小学任教。来到新学校的第一年是教一年级,到了第二年校长找我谈话:小陈,你年年18岁好了。我听不太懂,回答到,我哪里还有18岁呀。校长又接着说:这都不明白了,学校想叫你再教一年级,你把学生的习惯培养好了,以后我们就好教了。恭敬不如从命,又教一年级。在这里让我明白了:低年级培养孩子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
96年我调到了新路湾镇中心小学。学校安排我当大队辅导员,任教二、三年级数学,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教学质量不能放松,这个时候,我思考最多的事情是:如何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2003年我考入实验小学,开始第一届学生教学:任教两个班的数学,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面对60个学生的一个班级,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上安静的听我上课成为我首要思考的问题。那就是“班级的管理”。我从班级管理入手来提高我的教学效率。为此,我的班级被评为丽水市文明示范班。
在实验小学重要的还有自己角色的转变,从辅导员到教务处副主任、教科室主任、到现在的副校长,现在我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为学校策划有效的方案,引领教师、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这一路的历程,每一阶段我都做到积极的去应对,其实应对的过程也积淀了我对教学的不同的感悟。
二、学习,拓宽我的教学视野
我喜欢阅读不同的书籍。
像《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专业杂志,我每期必读,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传递着小学数学教学最新的信息。
数学名师的华应龙特级的《我是这样教数学》、俞正强老师的《低头找幸福》、黄爱华特级的《怎样上出好课》等三十几位数学特级教师的书籍,我都一一拜读过。从这些特级教师的作品中,让我领略到对了他们对教学独到的见解。他们的见解、方法无意中或多或少会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我也喜欢阅读其他的教育书籍
王崧舟特级的《王崧舟讲语文》、杜桂梅的《玫瑰与教育》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朱永新的《新教育》等等、从他们的书籍中你会收获教育、教学的快乐。近段时间,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我在读《浙江省百名校长访谈录》。
我喜欢听取不同学科的教学:我刚到实验小学的时候,每个老师每个学期都要上公开课,这也带给我学习的机会——听取不同学科的教学。我听过邹香梅的美术课,周昌良老师的信息技术科、罗素红老师的音乐课等许多不同学科的课。听这些课,可以带给我课堂更多的思考。美术课的精讲多练、赋予创造,信息技术课的互动有效、轻松学习;音乐课的有效模仿、师生的默契配合等等都让我受益匪浅。
参与磨课也是我学习内容之一。磨课的过程是一个分析教材、读懂教材、反思有效教学的一个过程。很有幸,我能经常参与很多老师的磨课,磨课的过程,你会很清晰的发现哪些教学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典型的,这一些思考你会带进自己的课堂,会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所以,我一直认为:老师请我和他一起磨课,就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从不拒绝,我乐意做磨课这样的事情。
三、课题,促进我的教学成长
说实在的做课题,大家都觉得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手中有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可以促进你去思考。我从2002年开始,负责主持了11个课题。研究课题可以强迫自己去收集资料、阅读资料,这个过程就是提升自己理论的一个过程,改变自己教学观念的一个过程。研究课题的过程,是寻求自己教学突破、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过程。如《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班级的孩子在我的引领下,也重视对题目的阅读,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反思,促进我的素养提升
一直喜欢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坚持做这样两件事情,一是每天记录学生的典型错题,并对错题进行分析,我觉得记录的过程就是自己对教学的再思考过程;二是每天记载学校的各项活动。以此来反省每个活动的成效与不足。
去年,我参加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会:培训会中要求我们每人写两篇1000字反思。但我要求自己坚持每天写1000字以上的反思,一共写了20篇,两万多字。我觉得只有掌握了反思这个工具,才能在学习与实践中架起一道亮丽的彩虹。
以上这些就是我从教20几年来的一些感受,也不知道能不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最后,以一句我很喜欢的话语来结束我今天的交流: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我相信,遂昌有这么一群教育人,我们的教育一定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