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师风采>详细内容

教师风采

妈妈,去哪呀?难忘的助爱之行!

作者:张雄峰 文章来源:高坪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4-05-26 字体:

2014年5月23日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天。

上午,我接到两个电话:一个是,衢州做酒店用品的吴总来电,让我带特困生徐同学和母亲出走。父亲离世跟85岁奶奶相依为命的罗同学去遂昌玩,好给他们买一些衣服之类的东西;另一个,是和六年级的单亲留守孩杨同学结对5年的嘉兴好心人的来电,同样是让我带杨同学去遂昌,好给他买些合身的衣物。在征得他们本人的同意后我联系了他们的家长,下午2点在上过两节课后,就带着3个脏兮兮的小花猫(由于住校5天没有洗澡换衣服,一个个就是只小花猫)下山,进县城了。

在两个小时的漫长的车程后,我带3个孩子们到达了县城北街的“雄峰小厨坊”我们见到了和杨同学结对5年的,却又素昧谋面的嘉兴朋友小宋和张哥一家一行大小共7人 。简单的寒暄后,他们知道了罗同学和徐同学的情况后带三个孩子一起去楼上用餐了,后来的衢州吴总便联系了遂昌金矿的夏总一起聊起了明天的行程,并约定明天早上9点一起去孩子们的家里。等我有事回来,他们早就带3只小花猫去买衣服了。后来才得知,他们各自把孩子安排在宾馆了,方便给花猫们洗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平生素不相识;但是因为“爱心”将他们聚在了一起,让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帮助我们高坪乡的这一几个单亲留守孩。做为农村的一名底层的小学老师,能看到孩子们得到了帮助,感激之情真的无法言语。所以期待明天快点到来。

2014年5月24日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最深刻的一天。

经过一夜漫长的等待,天终于大亮,而且老天爷一改常态,变得阳光明媚!好不容易等到9点。衢州的吴总来电:她去接另一个好心人吴姐;罗同学和徐同学已经和夏总去应村,让我坐嘉兴朋友的车子去应村会和。不一会,我上了小宋他们的商务车,见到了杨同学:他一身的行头都焕然一新了,再也不是昨天的那只小花猫了。我们一路上探讨着今后如何对孩子们的帮助,我还和其他的几个孩子唱了歌,期间我观察杨同学他一直沉默不语------不一会我们到了应村乡政府,见到了夏总和罗同学和徐同学,他们两个干干净净了而且穿着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一脸的高兴。经过夏总的介绍我才知道,应该乡政府的张哥一家昨天把罗同学接去他家了,并和他们的孩子交上了朋友;他们也表示愿意继续关注罗同学的生活和学习。助爱行动的队伍又壮大了,四辆车子载着大大小小的二十多人,向高坪出发了:

第一站:罗同学家

当到达湖连村下车后,他们打开车子的后备箱,我发现里面装了好多东西有:洗发水、沐浴露、大米、味精、苹果、盒装酸奶等等。原来吴总姐妹俩将不久前的探访记在了心里,她和衢州常山的朋友还有夏总昨晚根据不同的家庭采购的。他们一个个背的背,拿的拿,给罗同学带去了日常用品,还给奶奶送去了奶粉和补品;并各自给了慰问金;吴总还亲自给85岁的奶奶剪指甲。他们就像一支相处已久的团队:是那么的默契,没有半点做作。

第二站:南坑岭

车队从湖连下来,不久进入只可以单车通过的崎岖而狭窄的山道。可半道上给山上溜下来的大堆毛竹给堵住了,为了节约时间,男同胞都帮村民一起搬起了粗大的毛竹。可是由于天气炎热,他们一个个平时都不曾干过这样的重体力活,不一会就累得汗流浃背,可他们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的埋怨。正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不一会,车队又出发了。当一行人大包小袋的提着东西来到徐同学家时,看到徐同学的家庭情况后一个个心情沉重,决定用自己的一份力帮助她,嘉兴的张大哥将600元钱交给了我,让我想办法给徐同学买张床;吴总还给了徐同学父亲200元钱,让他买个灯泡,将屋子点亮来-----当我们一行人离开徐同学家时,穿着一身淡紫色新衣裤的她一直目送我们离去,眼睛里流露出不舍和依恋-------

来到两姐妹罗同学的家时,她们瘦弱的父亲正在吃中饭:桌上只有一个锅,里面是昨天的剩菜。今天,她们姐妹和父亲一起去砍毛竹了,为的是将毛竹剖开当四季豆的支架。至从父亲残疾之后,一家三口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辛;为了挣点生活费,父亲虽然举步维艰他还是咬着牙坚持着,因为他还是这个家的支柱呀!看着这么困难的家庭他们再次捐了一些钱给他们-------当我们一行人离开村子时,透过车窗我看见他们几个还是站在家门口-------

离开南坑玲已经是12点多了,我们一行人来到高坪,雷校长已经电话给我们联系了午餐。由于他们都不曾这样折腾过,一个个都是又累又饿,但大家都礼让的用餐。饭后简单的休息后,他们决定将带来的一些衣服放在我房间里,等下星期分给其他的困难学生。

最后一站:杨同学家

杨同学:男,14岁,高坪乡茶树坪村。5岁时,贵州籍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未回。40岁的父亲在温州打工,成了新家生带来一个15岁的姐姐,还生下一个5岁的妹妹,跟68岁爷爷和60岁体弱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种种原因,他非常的内向。来到杨同学家他们一行人你几百他几百,杨奶奶手中拽着近1000元钱,那点滴可都是无私的帮助呀!当杨奶奶知道了嘉兴的小宋就是孙子5年来一直帮助的好心人时,热泪盈眶的拉着小宋的手------小宋对我说:“她对杨同学倾注的不单单是经济上的资助,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她一家答应孩子毕业前来看他,如今,她们兑现了;当见到杨同学的状态后她们很担心因为:孩子太内向,而且有些自卑和对父亲的怨恨的心理,所以小宋希望暑假带他和同班的罗同学一起去嘉兴玩,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并引导他们走向自信和坚强!”当我们要离开时,不善表达的杨同学哭了,小宋不舍得------;也许杨同学也不舍得这一份来自他乡的整整5年对他的默默关爱-----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心情都十分沉重,所以他们都决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动员更多的朋友加入这场“大爱无声”的帮助单亲留守孩的行动中来!

截止到今天,( 因为在遂昌纵横网发表“妈妈,去哪呀?”才一个月的时间了,)已经有杭州的小季母子;温州的周大哥夫妇;台州的吴姐一家;加上此行的夏总一家、吴姐母女,吴总姐妹和她朋友;应村乡政府的张大哥一家等好心人;来高坪看望我们学校那几个特困的单亲留守孩,还有杭州的徐总以汇款的方式结对了3名学生-------

虽然“助爱之行” 已经结束了,可是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一个个的好心人,他们之间素未平生;但为了我们这一群素不相识的大山里的孩子,他们不辞辛劳,不远千里了聚在了一起;他们对孩子那无私的发自内心的关爱,是让所有在外打工的父母亲汗颜的,因为一个个不曾相识的他们都知道“在孩子的前途和金钱的两者抉择之下”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应该义无反顾的选择以孩子为重:因为钱我们可以等待时机再挣,可孩子的培养是不可能从头再来的!高坪的学生是幸运的,他们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好心人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可我们最希望的是这样的行动引起孩子自己父母的关注,让他们早日回到孩子的身边尽一份父母应尽的养育孩子的职责和照顾年迈父母的义务!

朋友们: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的困难学生在等待在更多的好心人的帮助,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帮助我们身边的单亲留守和有困难的学生。因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