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甘为教育献青春———记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潘伟斌
在遂昌民族中学,当老师们提起“潘伟斌”这三个字的时候,都会感到一丝丝温暖,因为这个老师和蔼可亲,帮助过很多新教师适应新的教学岗位;当学生们提起“潘伟斌”这三个字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一丝畏惧感,因为这个老师比较厉害,他是学校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当家长们提起“潘伟斌”三个字的时候都会露出一丝丝的笑容,大家都会说:“把孩子交给潘老师,放心。”1988年,年轻的潘伟斌踏上了三尺讲台,先后在濂竹乡初级中学、金岸中学、遂昌三中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不管在哪个中学任教,潘伟斌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每一节课有完整清晰的教案,有明确的学情分析,有新颖的教学设计。正因如此,他所带班级成绩突出,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在全县都名列前茅。
除了当任课教师,在遂昌三中任教期间,潘伟斌还负责基层共青团的工作,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共青团工作,让他忙得不可开交。“工作是做出来的,成绩也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越忙越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他的努力下,遂昌三中共青团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教职工团支部建立并开展工作、青少年团校建立并开始招生、团内宣传阵地得到巩固和加强,学校团委也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团组织。
2010年初,遂昌民族中学建成开学,吸纳了来自我县中西部6所乡镇初中的1900多名学生、140多名老师。由于工作需要,潘伟斌担任学校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学生多、教师多,管理的责任和难度加大。每当学校有违反纪律的事情需要处理,他便结合以前积累的政教经验,采取宽严相济、教育为先的教育方法,起到了处分当事人,教育大多数人的作用。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年多来,学生的精神风貌有了明显提高,形成了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学风。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学校的副校长,潘伟斌还对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悉心指导,工作上真诚提携。潘伟斌说,为了让新教师能够尽快成长,学校加强教研,每个学科都设置了备课组长,实施集体备课,教研员每周参与辅导听课,教师间相互探讨交流教学思路,在良好教学环境的熏陶下,很多年轻教师在一年的时间内迅速成长。
“教学工作具有连续性,新教师迈好了第一步,就相当于拿到了打开教学殿堂的钥匙。为此,学校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他们,做好保障工作。”潘伟斌说道。
除了当任课教师,在遂昌三中任教期间,潘伟斌还负责基层共青团的工作,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共青团工作,让他忙得不可开交。“工作是做出来的,成绩也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越忙越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他的努力下,遂昌三中共青团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教职工团支部建立并开展工作、青少年团校建立并开始招生、团内宣传阵地得到巩固和加强,学校团委也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团组织。
2010年初,遂昌民族中学建成开学,吸纳了来自我县中西部6所乡镇初中的1900多名学生、140多名老师。由于工作需要,潘伟斌担任学校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学生多、教师多,管理的责任和难度加大。每当学校有违反纪律的事情需要处理,他便结合以前积累的政教经验,采取宽严相济、教育为先的教育方法,起到了处分当事人,教育大多数人的作用。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年多来,学生的精神风貌有了明显提高,形成了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学风。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学校的副校长,潘伟斌还对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悉心指导,工作上真诚提携。潘伟斌说,为了让新教师能够尽快成长,学校加强教研,每个学科都设置了备课组长,实施集体备课,教研员每周参与辅导听课,教师间相互探讨交流教学思路,在良好教学环境的熏陶下,很多年轻教师在一年的时间内迅速成长。
“教学工作具有连续性,新教师迈好了第一步,就相当于拿到了打开教学殿堂的钥匙。为此,学校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他们,做好保障工作。”潘伟斌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