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师德先进个人候选人事迹介绍(三)
25、北界小学黄小萍老师的主要事迹
黄小萍,2001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她为着心中的教育理想,以一颗赤诚的心,满腔火热的爱, 默默地努力工作着。她心里牢牢铭记:我是一名教师,就该处处为人师表。她的爱岗敬业赢得了同事、学生和家长的良好口碑,自己也同时享受到从事教师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她在班级管理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了一批勤学、能干,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班干部。把班级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
她关爱每一个孩子, 积极引导学生多看书长见闻,在课外主动学习。让他们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书要多做笔记,留下曾经思考的痕迹;并理解“语文学习贵在积累”,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对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她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分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要从自己不如他人,“我干什么都不行”的痛苦折磨中解脱出来,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他们取得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时候,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对于犯了错的同学,总是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鼓励他改正缺点,做一个好孩子。
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以个人的好恶而偏爱优等生,嫌弃“差生”。明白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始终坚持“蜗牛不放弃”的理念,爱与信任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其奋发向上。
黄老师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辛勤地耕耘,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是教师,我幸福;我是教师,我快乐;我是教师,我无悔!”
26、石练初中黄永强老师的主要事迹
黄永强,一个农家孩子,受党的培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献身教育事业。25年来,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平凡而充实,清贫却快乐。
他崇敬教师这一职业,热爱教师这一岗位,并愿毕生为之奋斗。他扎根农村,是因为始终抱定一个朴素的想法:农村人口总比城市人口多,农村也同样需要教育,需要教师,而我可能更适合做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
他参加工作时,只是一个普师毕业生,认为惟有奋起直追,才不会落后。通过努力考入浙江教育学院进修,经过两年较系统的生物专业的学习,逐渐成长为能胜任初中教学的生物教师。他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入手,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指导学生制作的《遂昌蝶类》粘贴标本获得了丽水市中小学生昆虫考察竞赛昆虫展品一等奖,自己也被评为生物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历届中考初三生理卫生也都取得了优良成绩。他在教学中刻苦钻研、虚心学习,逐渐形成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教学风格,1994年被评为丽水市中学生物学科“教坛新秀”。
新课程改革中,他从生物教师到自然科学教师、再到科学教师,其间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知识结构上的调整、充实和提高。他坚持边学边实践,不断给自己充电,通过近4年的自学考试,取得了浙师大教育学本科文凭。他坚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不会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被淘汰。近年来,他所任教的科学成绩始终位于农村中学前茅,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同行赞誉,还荣获了2007年遂昌县中学“教研之星”称号和石练“映山红教育奖励基金”2007学年教师奖。
他做班主任工作,一贯坚持“要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十分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法上严字当先,严爱结合,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品德上的问题,决不姑息迁就,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本质,是做人的底线。而对于顽皮的学生,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有困难的学生,多督促、多鼓励、多关心,善于发现闪光点。在班级管理上,提倡“法制管理”,落实责任制,培养同学的集体观念,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几年来,他所带的班级班风优良,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25年风风雨雨,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同事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而他始终“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大家对他的评价是为人正直,工作踏实,“是一个不需要领导管的人”。
25年来他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着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甘愿平凡,知足常乐,无怨无悔。
27、湖山中心学校黄素红老师的主要事迹
黄素红,是遂昌县湖山乡中心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她从小就崇尚教育事业,向往参加教育工作。二十五年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一、顾全大局,勇挑重担
在工作中,她始终以学校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是学校安排的工作,从不推辞,乐意接受,毫无怨言。连续几年都任教初三毕业班科学。今年任教九年级两个班的科学,兼任全校十八个班的实验员工作(相当于两个人的工作量)。在全校教师中,是被公认工作量最重的一个老师。工作量虽然重了点,但她的心态非常平衡,认为领导给重担,说明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她觉得自己从早忙到晚,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从中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懂得了更多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收获。
二、面对实际,提高质量
农村中学,每年优生大量外流,中等生只要家庭条件较好一点的也拼命往外走,留下的学生相对基础比较差。她面对实际,制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目标,多钻研教育方法,多关注学生个性,多关心学生的发展,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面对实际进行教学。
她坚持实实在在做事,扎扎实实备课,认认真真上课,仔仔细细批改。凡要求学生做的题自己都先做,凡要求学生做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好。
三、热爱学生,做好教育工作
她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儿女,倾注全部的心血。爱每一位学生,平时经常找他们聊天谈心。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指点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和学生真正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十五年来,她教书兢兢业业,育人诚诚恳恳,头上虽然没有绚丽的光环,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博得了学生的爱戴,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二十五年来,绝大部分时间当班主任工作,她带的班级没有出过大乱子,学生没有违法犯罪现象。二十五年来无论是任教英语、政治还是科学,学生在统一考试中成绩都名列前茅。特别是2008届学生在科学竞赛中获得了可喜成绩,其中一等奖获得者朱小康名列全县第11名,朱日龙名列第30名,后来朱小康在九上年级期终考试中获全县第一名(198分)。2009届所教的学生期终统考平均成绩获全县第二名,优生率位全县第三名。
她总是这样想,既然当了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28、新路湾小学蓝伟军老师的主要事迹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令人过目不忘的印象,更没有呕心沥血的故事。他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耘着三尺讲台,呵护着孩子的未来;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农村教师,但人们说:“他是一位尽职的老师!”他在社会上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是个好公民;在学校能与同事和睦相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钻研业务,是一位严格要求自己的好老师。
他就是新路湾小学的蓝伟军老师。蓝老师从1992年参加工作,从教17年,教导主任一职就一干11年。在教育活动中,蓝伟军老师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首先,蓝老师能多“出点子”。其次,蓝老师积极实践教育工作。在各项活动的策划、开展中,不时都会出现蓝老师的身影。他融入集体,与大家同进退、共探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再次,蓝老师能走近学生。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们的大朋友,是他工作中的原则。还有,蓝老师善于思考工作的得与失。在学校的周前会上,常会有他对工作的思考。思考教师的教育方法、思考学生近段时间思想的变化、思考师生关系、思考教师的言行、思考学校环境等,力争不断地转变观念,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质习惯而努力。蓝老师总是乐于热情的帮助同事,如哪位教师要上公开课,他就先上一堂示范课给他们看,再去认真听他们上课,然后又帮着出点子,让上课的老师能上出精彩的课。
在教学中,他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一直以快乐的课堂氛围、高效的课堂作为自己教学的追求,积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历年来,他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成绩突出。在2008年的全县毕业班科学素质检测中,蓝老师所任教的三个班成绩名列全县前茅。蓝老师辅导的羽毛球、毛笔字、田径等兴趣小组的孩子,也常在县级比赛中获奖。
在教导工作中,蓝伟军老师以身作则锐意做活教研活动,多方思考,有针对的、求实效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各项教研活动制度化、并日趋完善。《新路湾小学教研手册》的出台,完善了日常校本教研的规范化;《新路湾小学教师成长袋》制度落实,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更具计划性、总结性;《新路湾小学教学六认真》的执行,为规范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了保证。在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上,从同上一堂课到共同做课,从135与246(按年级分组)的赛课到课堂跟踪学习指导和网络评课,一些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使大家受益很大。在活动中,蓝老师不仅参与策划活动,并主动参与活动。在2005年的“做课中成长”活动中,曾为一位老师的一节课,参与多次的研讨,并对这堂课亲自课堂实践3次。蓝老师的教研作风和工作作风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近年来,新路湾镇小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先后经历了全镇小学撤并工作、学校的搬迁工作、省市示范小学创建工作、省市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参与省教育强县的创建工作等大事。在工作中,蓝老师努力做好校长的助手,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只要学校有任务,就及时完成任务,并主动协调各方的关系,团结全体教师。通过多年努力,蓝老师所做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先后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县级优秀少儿工作者、县级工会工作积极分子、县优秀通讯员等,撰写的论文和教学设计多次在县里获奖。
29、高坪小学蓝徐燕老师的主要事迹
蓝徐燕,女,1985年9月10日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高坪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任教语文学科。2005年,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她踏入了教育工作这片热土,成为一名教师。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把爱的阳光洒向山里的孩子。
2005年丽水学院毕业后,蓝徐燕老师就任教于高坪小学。当时学校新教学楼还没有造好,三、四、五年级的学生都在原高坪初中校址学习和生活,这里只有8位教师,百余名学生,校舍简陋,桌椅破旧,条件十分艰苦。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她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她的执着信念:要为山里的孩子铺就一条通往山外的心灵之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或是亲戚照顾,孩子的零用钱多了,可是亲情少了。蓝老师常常找他们谈心,让他们在学校写作业。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用师爱代替母爱,父爱。
蓝老师常给学生讲诗,讲历史,讲军事,讲世界风云,讲足球,一节语文课有时候自然地联系到了数学、自然和社会,带同学们唱歌、游泳,举办球类比赛,只要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事情,都喜欢做。她最喜欢一句话:“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她要让爱渗透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拥有健康体格的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蓝老师以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面对自己的不足,她认真学习有关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向课上40分钟要质量,精讲多练。积极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讨论的能力。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变“要你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做人”是她的人生准则,她用自己严谨的工作态度影响着学生,用自己敬业的工作作风熏陶着学生。工作需要持久的耐心与创造力,以后的路还很漫长,她将脚踏实地地工作着,用执着和热爱续写人生的新追求,用真心和爱心谱写园丁的新乐章,用拼搏和实干获取事业的新辉煌。三尺讲台,是她永远的舞台。
30、遂昌实验小学雷 静老师的主要事迹
雷 静老师自1987年在偏远的梭溪小学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先后在大柘镇永安小学、大柘镇中心小学、实验小学和新世纪实验学校工作,从教二十二年间,她一直担任班主任,任教小学语文,始终默默地做着自己份内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一届又一届孩子的成长助跑。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她凭着年轻教师的热情和勤奋,克服了在山区小学工作的种种困难,坚持每天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补习基础知识,增加阅读量,突破习作难点,两年内,不仅摘掉了学校教学质量全区倒数第一的帽子,其任教的语文学科成绩还获得了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调到大柘工作后,她担任大队辅导员,身边还带着幼小的女儿,在短短的五年里,连续带了三届毕业班,不仅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教学成绩年年名列全镇前茅,而且把学校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到实验小学工作后,她坚持以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载体,开展系列化的“读书小状元”、 文明星、好学星、进步星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一届又一届孩子的心中播下美好、快乐、积极向上的种子。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深入开展小学借读生课余生活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着力构建“兴趣小组活动、假日小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活动”四位一体的学生课余生活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坚持突出重点抓导读,努力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大量的阅读和积累,鼓励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坚持关爱每一位学生,耐心细致的帮助暂时落后的孩子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千方百计激发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全面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坚持认真研读一个又一个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科学制定教学方案,力求精讲精练,确保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坚持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并本着“让学生自主研读,享受课堂”的教学理念,潜心追求“细腻朴实、清新明晰”的教学风格。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所带的班级连年被评为“文明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了学校的充分认可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她撰写的二十余篇论文获县、市一、二等奖,一篇少先队论文在省级交流并汇编成册,主持的《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等五个课题,有三个成果获市三等奖,两个成果获县一等奖,指导的学生有六十多人次在全国、省、市、县比赛中获奖。曾先后被评为 “县优秀班主任”、“县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县优秀辅导员”、“县少先队辅导员标兵”,2006年还被浙江省实验学校研究会评为《冬之梦》作文优秀指导老师。
31、大柘小学雷松根老师的主要事迹
雷松根,男,32岁。大柘小学教导主任,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了12年。12年对于人生来说不算长,但对一个年轻人能甘于寂寞,不计得失,孜孜追求教育理想,默默奉献在教育岗位上,这是难能可贵的。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让所有的学生因我真心付出而幸福。”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次,他任教班级有一名叫巫浩东的学生,父亲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雷老师担心学生承受不了打击,当天一下班,便匆匆赶到他家。一边安慰孩子,一边与他的母亲沟通,希望孩子能安心学习。此后,面对这个“特殊”的孩子,他经常询问他生活上有无困难,并主动与他结对,用一个人民教师的情怀安抚了这颗稚嫩的心灵。
在三尺讲台上,他丹心挥汗育桃李,在课余,他深究细思搞教研,在他工作的每一天,都默默实践着心中不变的誓言——教好书,育好人。跟他在一起,总能听到许多教学的话题,什么内容,该怎么上;什么环节,该怎么处理;什么话,该怎么说……聊得津津乐道。经过不懈地努力,他终于成为数学教学的中坚力量, 2008年11月被推荐参加省首批数学领雁工程培训。而今,他已经练就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有数十篇论文及课题在省、市、县获奖,多次开设片区、校级的公开课、观摩课,得到专家和领导的好评。
担任教导主任的他,在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有时教师不理解,有时同事也抱怨,他没有气馁,凭着自己的执著与努力,感染和改变了老师们的发展观,从以往“完成任务”式的教研活动,到互学互助的“同课异构”探索,再到“有效教研”的深入,就是他针对学校教研活动相对封闭、低效的实际,而开展有效校本教研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使学校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真正成为教师提升、学校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他还致力于校际教研的实践与研究,率先在全县开展了校际有效教研、片区联测联评等实践,这种教研成果得到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其它片区教研活动中推广。
作为学校中层的他,在学校特色品牌建设中、在学校质量管理中、在学校的大事小事与琐事上,他都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积极主动、热心参与,协同学校领导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与学校领导一同建构品牌,推出方案,精心实施……一个全新的大柘小学“泉湖”特色品牌跃然呈现在眼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9月学校申报省、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时,根据学校的安排,他负责材料整理与方案申报,由于时间紧迫,为了完成学校交付的任务,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点多钟,就连女儿发高烧时都没时间去照顾。正是由于他的用心与努力,学校顺利通过了市认定,被评为我县农村唯一的“丽水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并被推荐参加省特色学校评比。现在品牌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并把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师爱无价,真情永恒。为了教育的明天,为了明天的教育,他以年轻人火热的教育情怀,投身于这方热土。让青春永驻,让青春闪光!
32、石练小学雷建军老师的主要事迹
雷建军是一位普通的农村一线教师。从教十四年来,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牢记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受到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赞誉。
一、注重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他为人正派,待人热诚,办事认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平时经常反省自己;对集体、对他人、对社会,尽心尽力;对学生,热情关爱,严格要求。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敬业爱岗,积极勤奋,关心学校建设,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认真好学、积极向上、善思善研
上好每一节课是他追求的目标,每节课前他都认真备课,努力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向四十分钟要质量。2007年,他所带的六年级一个毕业班,有6人被遂昌二中录取,7人被遂昌三中录取。他撰写的论文(或课题)获省二等奖1篇,县一等奖3篇,县二、三等奖数十篇。他曾获得县青年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县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县教工书画赛硬笔书法三等奖等奖项。他个人先后获得 “县教育工会工作积极分子”、“遂昌县新课程培训优秀学员”、“县优秀中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三、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校安排的任务,不管有多难,他都不会推脱,而是无条件服从,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下面两件事就是很好的证明。2007年,石练镇中心小学迎来了它100岁的生日。筹办百年校庆成为学校教学工作之外又一项重点工作。他任校庆办公室主任,每晚加班加点,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编写了《石练镇中心小学百年校庆纪念册》。他积极参与了校庆筹办的其它工作:撰写领导来宾发言稿、庆典仪式的舞台背景设计、各单位部门的请柬发送等等。全然不顾家中年方一岁的儿子及妻子,直到校庆顺利圆满的举办。2008年10月,石练镇创建省教育强镇,由他牵头主持创强工作,负责协调镇镇府、中学、小学、幼儿园、成技校等单位的相关工作。并执笔撰写《石练镇创省教育强镇自查报告》。12月,石练镇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强镇验收,成为浙江省教育强镇。
面对鲜花和荣誉,他没有陶醉,感受到的是领导的关爱、家人的理解、家长的支持、师生的努力。他决心一如既往,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去浇灌教育事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教好书育好人”是他一生的选择和追求。
33、焦滩小学詹益平老师的主要事迹
詹益平,男,1976年2月出生,1995年7月毕业于浙江省松阳师范学校,中专学历,同年8月分配到遂昌县焦滩乡蔡口小学任教,现任教于焦滩乡小学,任学校教导主任、工会主席。
詹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超负荷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2002年8月被评为县优秀辅导员,2003年12月被评为县教研积极分子,2004年2月被评为县教育工会工作积极分子。2007年被评为丽水市优秀教师。他负责的丽水市重点课题《在寄宿制小学中对学生情商的培养》研究成果获市二等奖,《寄宿制小学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研究成果获县一等奖,《寄宿制小学少先队“五自”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成果获市三等奖,并有《新课程下的班主任》、《语文课让学生说才能活》、《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谈劳动技术教学结合校本进行整合》等7篇教学论文在县级获奖。
詹老师积极要求上进,2003年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党员,2004年被焦滩乡党委评为优秀党员。工作认真踏实,勤恳敬业,热爱学生。多年来,忠诚于教育事业,热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形成了他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坚持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走”出课本,留心生活,关心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特别在写作上,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材料,获得写作美感。作为一名学校语文骨干教师,带头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 钻研大纲,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每年都在校内或全县范围内都进行公开课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所带班级语文成绩优良。他作为一名班主任,能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作服务型的教师,处处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他在任教科室主任期间,每学期都认真组织学校的教科研活动,2003年同校领导一起组织了“三乡一镇”创新课展示活动和学校的互听互评活动。较好地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近年他曾多次承担课题组长开展课题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以教科室的名义编辑校刊“龙谷之声”,现已出版八期。在2001年—2004年,承担学校的住校生管理工作,现在学校住校生管理工作已基本形成特色。近年组织了大量的活动,其中“寝室文化比武”、“自理能力大比武”成为学校的传统活动。他为人处事襟怀坦白,团结同事,十分关心其他教师的成长,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在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同时,尽心尽力,从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全方位关心教师的成长。
34、遂昌职业中专潘敏飞老师的主要事迹
潘敏飞老师,1995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曾在三仁中学工作五年,遂昌三中工作三年,2003年调入职业中专。不管在哪工作,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努力做到勤恳敬业,团结同事,关爱学生。先后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县优秀班主任。
为更好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他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和研究,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在工作之余广泛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杂志,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实践成功的方法和经验,用新理念、新知识武装自己。在职业中专工作的6年,克服儿子年幼,父亲肝癌病重种种困难,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从未请过一天的事假。
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理论基础和研究水平。曾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级和市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2年在校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2004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方案设计获得县一等奖;2007年与其他教师一起编制了四册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在4月份的校文化课教师技能比武中获得一等奖;2008年主持的市级课题《农村职高英语教学模式与评估方式的改革与探索》获得市二等奖。近几年来,有十余篇论文在省市县论文评奖中获奖,其中国家二等奖一篇,省一等奖一篇,省二等奖两篇,省三等奖两篇。
他从教14年,当了11年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尊重学生,思想上关注学生,学习和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爱学生。所带班级班风良好,学习氛围浓厚,班级凝聚力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在校常规管理考核中常常名列前茅,曾多次被评为县市级优秀班集体和县红旗团支部,其中2003、2005学年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2004学年被评为县先进班集体,2006、2008学年被评为县红旗团支部,同时被评为市先进班集体。
对家庭经济困难或者有疾病的学生,尽其所能地去帮助他们。在三仁中学任教时,学生钟建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丽水少师,但因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面临辍学。潘老师知道情况后主动拿出500元钱资助他,自己当时月工资只有300多元。钟建华在丽水读书期间,又不幸得了肝炎,潘老师给他汇去500元钱,并鼓励他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现在他在青田华侨中学教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两年前他带的2006文秘班班长应小昕同学患上可怕的白血病,潘老师在给她捐款的同时,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到社会上为其募捐,共得捐助款5000多元。在她患病期间,多次到她家中去鼓励她,帮助她增强生活的勇气。
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他决心加倍努力,用自己的爱心、真心、耐心和信心去迎接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挑战,为“做人民满意教师”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