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中学:刘永贵开讲《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遂昌地方色彩》
《牡丹亭》是明代伟大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不朽名著,文中有诸多遂昌地方色彩,这是真的吗?4月5日晚,遂昌中学学生汤显祖研究会与若水文学社联合邀请刘永贵老师开讲《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遂昌地方色彩》,给50多位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短耙长犁”“菖蒲浅芽”“采桑”“采茶”“插花”“粪渣”“忒煞”“忒精” “忒整齐”“猫儿师傅”“纳采下茶”……在一个小时里,刘老师娓娓道来,把散落于《牡丹亭》中的遂昌物候特征、遂昌话、遂昌民间故事、遂昌民谚和物产和遂昌民俗逐一呈现,使大家感觉穿越到了四百多年前的遂昌,十分过瘾。
根据朱达艺先生研究,《牡丹亭》第8出写南安太守杜宝携酒下乡《劝农》的场面,留有作者在遂昌鼓励耕作的影子;而乔野先生在所著的《遂昌民俗志》也指出,《牡丹亭》中运用了遂昌方言、民间故事、民谚、物产和婚姻习俗等。为更好地传承汤显祖文化,刘老师积极吸纳了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大量考证。
“时节时节,过了春三二月。乍晴膏雨烟浓,太守春深劝农。农重农重,缓理征徭词讼。”听完讲座,学生汤显祖研究会会长李炜燕和若水文学社社长唐婧都十分感慨地说,真没想到,中国古典戏剧名著《牡丹亭》居然有那么多的遂昌地方元素,通过刘老师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讲述,我们获益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