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倍哀思
很难理解,一个满怀伤感的节日,会和一个鲜花怒放,充满朝气的季节牵手。
每当窗外的梧桐开始萌发幼芽,门前的小溪水没石头的时候,清明就伴着绵绵的细雨走来了,也带来了我们的哀思、感伤和点点尘封的记忆。
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承载着大大超越自我的负荷,身心疲惫,麻木,很少有闲暇的时候去思索生活工作以外的东西。尽管有时触动心弦,偶尔掠过一丝畅想,但很快又被现实的匆忙抹去……
只有在清明到来时,看着人们手持鲜花,篮装祭品祭奠先人的时候,才又不由得敞开那扇情感的大门……
小时侯,年幼无知,奶奶年迈体弱,病痛缠身,最后的日子卧病不起,不但不曾照料,还常惹她生气。而今,阴阳相隔,知错却没有弥补的机会。想起幼时读书,大雪纷飞的日子,怕我挨冻,奶奶拄着拐杖,迈着小脚,步行十里山路,给我送来鞋袜。每日早上,怕我上学迟到,早早起床,为我做饭,烧菜,穿衣……眼睛就不免模糊。
几年前,一位年长的同事不幸离去,触动很深。同事生前是位写作好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至今还记得,他抽屉里那本厚厚的笔记本,是他的至爱,里面全是他发表文章的剪辑。作为同样喜欢搬弄笔头的我,常常写点东西,向他讨教一二。他从无半点架子,欣然提笔为我修改,点评。而今,却也“乘黄鹤去”……
忽然,内心有种恐惧袭来:这悄无声息的时间不像把无形的利剑吗?它的每一次舞动,又有多少东西被淹埋,摧毁?在它面前,一切东西仿佛都变得那么渺小,无助。不管多么壮观的建筑,还是被人曾今铭记的永恒,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昙花一现。
然而,面对稍纵即逝的生命。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心怀感悟?为了点滴利益,手足相残;为了细小的矛盾,反目成仇;为了个人的追求,舍弃仁义;为了自己的幸福,骨肉分离……多少人在仅有的那点时间缝隙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悲哀!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今天,我们品评前人的功过是非;明天,时间的车轮或许就将我们远远的抛弃。
生命消逝,但生命不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权衡生命中的轻重,用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勾勒出生命最美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