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师风采>详细内容

教师风采

听陈杏生校长讲座有感

作者:思行 文章来源:大柘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03-27 字体:

前天,有幸聆听了县实验小学陈杏生校长的专题讲座,不知源于何故,内心总涌动着莫名地躁动。  

作为一名教师,我还真有点惭愧,确实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还有理想,但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兢兢业业的同仁居然也和我一样,把曾经的信念淡薄,遗忘……没有追求的人,哪来前进的动力?  

陈校长在讲座中一次次提到“内驱力”,为大多数人做事情,没有内驱力,要靠外力而感到惋惜。借助外力做事情,同样也可以把事情做好,但这种不是发自内心的行为,多少带有几分牵强。其实,人们对待事情的这种态度,多少受到经济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我们常听到有人指责“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干不好?”这究竟是“不会干”?还是“不愿干”?值得斟酌。  

陈校长很明智,他懂得营造氛围,多搞活动聚拢人心。当今学校并不缺失制度,缺乏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作为领导者,要真正调动教师的自觉性、主动性,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就应当像陈校长那样,在人性关怀方面多做文章。  

谈到读书,自然就联想到了学生时代的寒窗苦读。读书长见识,又充满乐趣,还是人文素养的象征。如今,这种崇高的精神食粮,真正自觉享用的人是不多了,领导应该也不例外。不是现在的人不愿看书了,在我看来,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阅读的方式不同而已。  

那种多人围坐一起,静捧书本,茶水相伴,边看边摘的感觉的确不错。假如真如陈校长所言,给教师读书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摆上干净别致的桌椅,搞点咖啡、绿茶,那看书的人肯定会多一些。边阅读,边品味清香可口的龙井,这种放松身心,有利健康的活动,对教务繁重的教师来说,应该不会拒绝。不久前,还曾傻想:阅览室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却是一种摆设,怎么回事?还不是缺少阅读的心境和时间吗?所以,要让教师多读书,我认为还应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陈校长的话很有道理。人要有自己的个性、见解乃至思想。可现实呢?有个故事可能谁都知道,讲一个教育专家画了一个圆,问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是什么?”他们的思维活跃,“圆圈、月亮、皮球、太阳、气泡……”,回答五花八门。当他以同样的问题问小学生时,答案似乎少了许多,但当他再去问一群大学生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这个例子蕴涵的道理显而易见。作为成年的知识分子——教师,怎么也会没有自己的思想呢?原因自然很多。前几天,我看了一篇文章,作者质问说:“是谁抹杀了孩子的个性?”我不禁也想问:“是谁抹杀了教师的思想?”  

讲到反思,不管别人怎么做,我倒是个喜欢傻想的人。从课堂到课外,从工作到生活,从领导到员工……无不在我的思考之中。我不光想,也时常动笔,写点日记(称不上反思),只要触动了神经我都写,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喜事、烦心事……没有别的意图,只是一种内心的释怀。如释重负的感觉很好。  

陈校长很风趣,说:“一个朋友问他,睡不着觉怎么办?最好的良方就是看书,尤其是教育类的书。”尽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听到这话有些悲情,但他绝对是现实的写照。  

【打印正文】